当前位置:首页-头条-人物观点-正文

乐歌股份与基金经理,这次我站基金经理

一,乐歌事件始末

上周末,创业板上市公司乐歌股份引起了金融圈内的轰动,项董事长先是高调宣布了“不欢迎平安资管”,又用了上海方言“老三老四”指摘对方的不专业。大概是项董事长觉得不够解气,稍后发布《致拟到乐歌股份调研的基金经理的一封信——我最近接待基金调研的一些感受》一文,文中用大段篇幅回忆了企业上市后的艰难时点和自己的心路历程,在最后直指平安资管基金经理的“颐指气使、居高临下”,抨击投资机构少在一线调研,对于目标企业缺乏了解云云。

果然,项董事长的长文引发了金融圈吃瓜群众的极大热情,特别是关于基金经理投资调研流于形式的针锋相对,更是最大程度上刺激到了大家的感官。在A股的上古年代,就流传着私募教父赵丹阳通过查电表的方式揭破了银广夏骗局的故事,其亲力亲为、旁敲侧击的尽职调查风格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许,被传为投资界的一桩美谈。但事实上,伴随着金融深化,境内资本市场投资标的的不断扩大,细节调研本就无法做到;而行业的扩张和优秀基金经理“公转私”后,使得不少发展顺利的年轻才俊三十出头便当上基金经理,成为决定百亿基金投向的关键人物,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于基金经理的不信任。加上前两年新财富拜票等一系列负面事件,面对着基金经理年轻化的趋势,“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懂什么企业”,那些在风里雨里打拼了大半辈子的企业家有这样的牢骚似乎也无可厚非。

二,有礼有节,平安资管的回应

“乐歌事件”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30日上午,事件当事方——平安资管投资经理张良在朋友圈发文回应,事发前一天曾亲赴公司进行现场调研,不存在所谓的“没有来过乐歌”。在回应中张良表示,在线上调研的过程中,听了董秘15分钟和董事长半个小时的介绍后,“我们只在最后几分钟有机会,问了两个问题。”在文末,事情的另一个主人公还略带歉意但有保有坚持的称“回头看调研,反省了大概两点冒犯了董事长。但是作为专业投资人,对任何一家公司的研究尽调都要做到专业审慎,该问的问题下次一定还会问的。”

当事情发展到这个节点时,大概所有人都更倾向于“乐歌事件”是一场沟通上的误会,我们脑中的那个“趾高气昂”的平安资管似乎并没有太多出格的举动,甚至进行了非常客气的、毫无攻击性的回复,给了气冲冲的项董事长一个台阶,说好的“颐指气使”呢?至于在回复中张良表示“视频中董事长摔门而出”,更是给项董事长白莲花一般的人物定位抹了黑,让人有点懵圈,对基金公司一边倒的批判局面尴尬的开始转向,还有一些和事佬开始拿“线上调研”导致沟通不畅引发误会来作为说辞。

三,无聊的扯皮,却折射出中国商场的本质,“和为贵”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8月30日中午在平安资管礼貌的回复后,项董事长后似乎意犹未尽,那些轻描淡写的说法没有赢得他的认可,项董事长在雪球账号更为激烈地进行了回应,称对方所述并非事实:“容我吃口饭,等下我把昨天的经过写出来”、“对方并不谦虚”如何如何。

事实上,相信有太多的看官和我一样,到了此刻已经完全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心情了。以我在信托业务的五年经验看,在中国式的社交和商场文化中,永远是“和为贵”,“和气生财”是在商界纵横驰骋的根本。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实业圈,纵横捭阖的大佬不少,但霸道强横却又坚持到底的猛人却并不多见,回想一下几年前风头正劲的董明珠与雷军的那个天价赌约,不一样在最后化为握手一笑么?

我说过,做信托经理的要始终明白自己的定位,和朋友们开玩笑自嘲说我是“癸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癸”,排名最靠后的那位。有了这样的定位,我清楚了我的工作就是服务好各位甲方爸爸,我也明白在这个生态链中我没有资格嘲笑任何人,更低的姿态和更主动的服务意识,才会让我的工作开展得更顺畅。我相信,不仅对于信托业务如此,任何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都如此,做甲方的拿出乙方的态度,漂漂亮亮做完事情更让人多了钦佩,做乙方的拿出癸方的心态,大概…大概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吧。以我浅薄的经验看,做实业的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但对于企业的老板来说,和和气气,让其他人都舒舒服服的,你再把业务做成,把钱踏踏实实揣在自己兜里,才是正途呀!

记得有一次,我在中部某省做一个政府平台的项目,由于推介银行基层办事员工的拖延,导致了项目进展变缓,我的同事找了对方的领导去协调,意图加快进度。谁知却遭到了那个基层员工的强烈反弹,他一个电话就打给我,在电话里气愤的责备我的同事不该去告他的状。这个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很清楚,要搁再早几年的我,直接摔电话是大概率事件,但那时我却意外地平静,我清楚的知道,这笔业务虽然规模不大,却是我和这个渠道的第一次合作,没必要因为一个不重要的人而坏了大事。在电话里,我花了半个小时,小心翼翼、忍气吞声、苦口婆心地平抚了那个人,值得庆幸的是,后来这人也没有整出什么“幺蛾子”,我不敢说那天的电话一定起到了效果,但我却可以约略的猜想,如果我摔了电话,后续也许会平添几分小波折。

四,写在最后

关于乐歌股份与平安资管的扯皮,不必等盖棺论定,各位看官基本上都心里有数了。关于项董事长的过激反映,有人说他是在借势宣传,为自己的减持做准备;也有人说是为了公司的市值管理;更有看不过眼的内幕人说,乐歌股份的产品毫无技术含量,甚至握有对方财务造假的黑料云云,更是让人莫衷一是。

至于说到投资公司尽职调查不到位的事情,我倒想帮基金公司喊个冤,现在的A股已经不是赵丹阳的年代,几千只个股,查电表估计要查的眼都瞎了;而现在基金也不是当年的基金,没个百亿规模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我没有瞧不起乐歌股份的意思,但平安资管的资金实力根本没法把他当做主力资产来配置啊,随便一买就涨停,随便一买就到上限,怎么办呢?不是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趾高气昂,而是在平安资管面前,乐歌股份就是个连主桌都上不了的配菜,花点时间视频尽调,大概已经是基金公司对这个配菜最大的尊重了。项董事长说对方不尊重他周六的宝贵时间,但是亲,平安资管的人和你在一个时区里,谢谢!当你还不是蚂蚁金服的时候,就踏踏实实做一个蚂蚁去挣钱,也不是一件坏事,高调做人低调做事,是我第一个东家教给我的,希望项董事长在高调做人的时候还能低调做事,这也是乐歌股份的股东们乐于见到的。

最后再讲个我脑补的段子,一点都不搞笑:某上市公司的大客户来拜访,期间对方大领导的秘书适逢感冒,眼睛睁不开,上市公司董事长便勃然大怒“你这个年轻的后生,竟敢不正眼看我,你不尊重我!”,接着该董事长痛哭流涕回忆起自己当年的不容易,双方合作终止…两年后,上市公司四面楚歌,业绩节节下滑,退市,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