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最新活动行业洞察-正文

LP要求多元化,GP该如何应对?

2020年10月12-15日,清科集团、投资界联合华发集团在珠海举办第二十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这是一场持续20年的行业之约,现场集结了1000名投资行业头部力量,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20年之际,星光熠熠,群英云集。

会上,在以《机会涌现,LP&GP布局要略》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在母基金周刊创始合伙人兼CEO陈能杰的主持下,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珠海基金总经理褚俊虹、天创资本管理合伙人洪雷、华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刘飞虹、正奇金融副总裁赵亚彬、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赵延超进行了热烈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陈能杰:感谢大家坚持到最后,我们争取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完成我们的任务。也请各位用一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和自己的情况。

陈强:大家好!我是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远毅资本成立于2016年初,主要投资医疗健康和保险科技,在过去4-5年的时间里,我们投资了将近40家企业,表现很不错,也出现了几个明星企业,比如数坤科技,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心血管影像,还有镁信健康,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在推广惠民保,老百姓花59元就能买到100-200万的保险理赔产品,镁信健康是主要的发起方和参与方,把医保、商保和个人支付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支付创新。

褚俊虹:我是珠海基金的褚俊虹,珠海基金是珠海市政府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我们投资的模式主要以作为LP的方式投资到子基金,通过子基金的运作来获得我们的投资收益和对产业的支持。我们第一期是100亿的规模,2017年年中开始运作,现在投资完毕,第二期正在筹备过程中,我们一共投资了近30支基金,和IDG、弘晖、华盖等业内比较知名的基金进行合作。我们也有直投的业务,总的来说重点投向在珠海有硬科技发展的企业,比如说云洲智能,碳云智能等。

洪雷:我是天创资本洪雷,天创资本成立于2003年,脱胎于政府引导基金,2006年,我们进行了混改,历经15年的商业化运作,天创成功的转化为市场化运作的GP。截止目前我们累计管理了30支基金,投资了100家高科技企业,其中15家企业已成功上市。我们重点关注智能制造、TMT、医疗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希望未来能与大家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刘飞虹:我是来自华发集团下属投资板块,上市公司的华金资本,今年也是华发成立40周年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华金资本在股权投资行业大概已经有五年的时间,我是从设立之初到现在,跟随企业一路见证它的成长。在我这边经手的项目,最小的单笔早期投资,是366万元,最大的单笔投资有140个亿,华金资本作为一个初创的投资机构,风格还是非常包容的。

赵亚彬:我是来自正奇金融的,很荣幸参加今天这个圆桌论坛,我们从公司名字上可以看出,我代表的和其他公司有大的不同,我们业务模式上有比较大的差异,我介绍一下正奇金融。我们成立于2012年10月份,是联想控股成立的一家专注于为中小企业做创新金融服务的平台,成立了有八年的时间,正奇累计为6千多家企业提供了创新的金融服务。从名字上看,正奇金融是定位于做一些新兴金融服务,靠金融服务来起家的,但是我们和其他的金融公司,我们内部认为有两点非常大的差异:

  • 第一点就是正奇金融在14年的时候,就提出来投行思维整体方案,其实我们一直在贯彻投贷联动相关业务的打法,从15年以来,通过投贷联动,通过投行思维整体的方案,投资布局了一系列的公司,这些公司经过了五年多的发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一批公司已经上市,或者在上市的路上。
  • 第二,正奇金融作为一家金融公司,我们看待风险的理念和风险的角度,与一般的金融机构有非常大的差异。大家都知道金融机构都愿意锦上添花,不一定愿意雪中送炭。正奇由于资源禀赋的原因,非常愿意帮助一些陷于和遇到困难的企业,通过整体方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扶持企业长大,并且分享企业的价值。五年前我们帮助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通过五年的时间,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抗疫第一股,同时我们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回报。正是由于我们跟金融公司有两点不同,可以来参加这样的投资论坛,可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下一阶段的投资布局。

赵延超:赛富基金成立于2001年,今年也是20年,我们从清科第一届年会,一直到今年,整整参加了20次的清科投资界年会活动。赛富基金从01年开始,最早是美元基金,总共募集了四期美元基金,10年开始有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种管理的公司,我们管理的规模是700亿人民币,在中国累计投资了超过400家企业,实现上市的有100家企业,现在来看赛富是一个综合化的投资机构

图片|Evangeline Shaw

陈能杰:有LP,有GP,还有做债的金主。最近市场大家感到冷热交替,冰水两重天,您觉得这个市场冷的一面在哪里,热的一面在哪里?

陈强:远毅资本主要投资投医疗健康领域,医疗健康这个市场比较热,原因有政策驱动、消费升级、科技进步、甚至新冠疫情的影响等等,这个市场之前会上讨论得比较多,我就不强调了。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热点,就是我们同时关注的保险科技

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欧美、日本、台湾、香港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从商业保险占个人医疗支出的比例来看,美国占50%以上,中国仅占4%左右。尤其是健康险,在过去的十年中,平均每年都以30%多的速度在发展,健康险在2019年的保费规模是7千亿,国家规划在2025年要达到2万亿,也就是五年翻三倍,在未来的发展也是可期的。国内一些巨头企业在纷纷布局这一赛道。国家现在强调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按病种付费进行医改,医保保基本,商保是补充,商业保险正成为医疗健康领域很好的创新支付方式。

褚俊虹:今天这个圆桌论坛说的是GP和LP的策略分享,我们是比较间接的,要认可GP对于市场热点的一个理解,同时,它还要符合我们一定的需求。现在这个市场总体是一个结构性的,它不是属于一个泥沙俱下的这样一个情况,也不是属于市场的寒冬期。相对而言,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就是硬科技、生物医药,以及一些相对偏消费的行业,都属于比较热门的。而比较传统的,或者说没有一个高增长前景的行业,就是难以在近期获得资本的青睐。我们刚才说的这些行业都是比较宏观的,在这里面完全可以细分。我们对于这些细分行业有采纳标准,我们通常会考虑几个我们自身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

  • 一个是就是看这个子行业市场容量是不是够大,比如说医药行业,因为中国的人口和老龄化的问题,整体容量是比较大的。另外,我们还考虑它在技术路线上是否已经足够实现产业化,不是过于超前的一些技术路线,对于难以实现产业化,成本无法覆盖的这些产业,我们暂时可能会保留得比较谨慎的态度。
  • 另外就是一个技术实现的具体逻辑,例如有比较具体的两个方向,两个操作的方式,一个是进口替代,国内的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替代当初国际引入的一些产品,这些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逻辑。另外就是国外比较成熟的产品,这是一个市场移植的概念。我们按照这样一个原则去划分,在这些大的行业里面去挑选细分的行业。我们作为珠海的地方基金,还会考虑这个行业和珠海有没有一个契合的程度,因为我投资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还要拉动珠海的产业发展,看是否与珠海的特点、交通、气候和产业链的基础吻合,这个我们要再去考虑的。

洪雷:热点很明显,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国际关系导致了一些核心零部件和芯片成为投资热点,现在几乎所有的机构都会追芯片。另一方面,近一两年中国终于形成了独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科创板和注册制为代表,如新药研发这类以往很难盈利的领域,能够顺势登陆资本市场,从而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我认为热点行业需要关注,因为每个热点都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一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

近年来,基于我们专业团队对于芯片市场的长期观察,天创资本在芯片领域也进行了多维度的布局,虽然不能与华登相比,但我们这几年也积累了不少投资案例,并在今年这个行业热度较高的年度拿到了优质项目的投资额度。作为一个GP,首先要观察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参与的时机,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医药研发型企业,我在十年前就开始关注,过去的五年乃至十年中,企业都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但就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企业抓住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在我看来,它的投资机会出现了。总结一下,现在的投资热点来源于我们国家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机构是一个很好的受益者,希望大家在这当中有所收获。

刘飞虹:非常同意洪雷总的观点,热的不一定是该投资的,冷的不一定是不该看的。我们公司在做行研的时候,有一些比较另类的方法,或者叫投资的进化论。我们不太去关注大的行业,有人问我投什么行业,其实很难回答,我想了很久,后来我概括为是投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行业的,所以行业的细分是有一些巧妙的连接点的。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硬科技,硬科技其实分拆下来,就是硬件加上科技赋能,它的问题其实不是现在硬件的部分,而是科技赋能的部分,所以AI+大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应用上进行延伸,我们会看汽车产业链的无人驾驶,也会看医药、医疗,包括现在伴随着诊断的医药研发合作的机会。还有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里面会有一些TO B SaaS服务级企业出来的机会。就是说我们对行业的细分会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就本身的热点和冷门来看,我个人认为用传统的分类方法,其实每个行业都有热点,都有冷门。在今年疫情的时候,企业一片的哀声,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二季度的时候,Waymo、Pony、驭势科技逆势完成融资,圈了22亿美金的投资规模。像今年我们会发现做IVD和LDT的企业,开始陆续的上市了。因为三级的医院只有七百家,这波企业上市了之后,这层机会就不会出现了。所以不同的行业都会有自己一些热点,小的一些细分领域的机会,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一些方法论,穿插着纵向和横向不同的分割,然后把它找出来。

从冷门上来讲,我觉得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冷门的地方,比如说无人驾驶很热,但是做车机导航的公司、做地图的公司,可能就不太受到投资机构近几年的关注。另外像做小分子药的公司,可能也不像前几年,没有医保改革的时候那么火了。但是我们寻找投资机会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方法是值得参考的,这些热点也年年都在转换,如果你覆盖的足够多,不管你看什么行业,在当年都能够提前布局三到五年以后的未来机会。

赵亚彬:其实冷热不均就像贫富不均,它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关于行业里面的冷热不均,他们几位都介绍得非常多了,大家也看得很清晰。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投资的过程募投管退,其实在今天这个点上,某种程度上也是冷热不均的,或者我们看到的也是贫富不均的。

随着科创板注册制,以及创业板的注册制的推出,大大打开了一般的投资机构的退出通道。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机构的募资而言,我们看到的可能更是冷热不均,投资机构正在快速的向头部企业去集中,各种的马太效应也好,都在我们的投资机构中,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正奇金融因为它的资源禀赋与一般的机构不完全一样,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我们在选择一个产业和行业的时候,我们只要看到为这个产业,为这个行业,为我们被投的这家企业能够带来什么,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服务是什么,能够为这个企业带来增值服务,这个行业就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资源所聚焦的地方。

一家企业无论好与坏,成功与否,那都是过去时,如果能够在资本赋能借助于金融的力量,能够对它的资产负债表、对它的流动性进行彻底的清理,再加上相关的推动企业去做开拓创新,推动企业去提升效率,提高价值,同样能够推动企业价值的提升。这样我们也不太拘泥于去追逐那些市场上的热点。我们能把控的东西,就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我们所要聚焦的,也就是我们自己认可的相关的热点。

赵延超:前面几位说到了行业上和产业上不同的周期,有不同的热点,不同的周期有受冷落的行业,作为GP来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最热的就是注册制的退出,给这个行业注入了一个强心剂,各家都有不同数量级的退出,今年是好年景,明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堆积那么多年的堰塞湖,现在都能退出。亚彬总是做固定收益,我们是做股权的,市场化机构的募资一年比一年难,今年比去年继续下降了一半以上。

我们也在呼唤真正长期投资时代的到来。注册制的开放节奏有可能维持五年,全世界的创新有可能从美国硅谷回归到中国,硅谷最开始就是明星企业,这些玩科技的,做金融的小年轻们,就是因为拿到了钱,把活力带给了这个国家,带给了这个市场。在中国今天看到的完全是一样的,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态势,也是GP和LP一个新的起点。褚俊虹博士说这个传导有一个过程,融资市场从二级市场才能传导到下面,大家看到一级市场的长周期、退出慢,由于注册制带来的短周期,真正好的企业要上市,要比二级市场有更丰厚的回报。从母基金周刊办的活动,到今天我们看到春天已经来了。

陈能杰:我是母基金周刊的创始人陈能杰,我们两三年的时间里面就做一件事,LP与GP的链接和服务,为LP做尽调研究,为GP做资金的募集和退出。市场发生了冷热变化的时候,我们能做一点什么。冷热可能是自然的一个现象,但是对我们自身来讲,我们能够保持身体的恒温,保持我们的一致性,我们哪些是要坚持,哪些是不变的。第二个要准备好冬衣,来应对这个环境,来应对交替。

图片| Nick Chong

提到了LP和GP,第二个问题,因为这几年LP和GP募资是比较热的话题,包括LP和GP的关系,大家合作时间也挺长的,可能比有的婚姻时间还长。对GP来讲,什么样的LP能看对眼,对LP来讲,什么的GP能看对眼?

陈强:我们是GP,我个人的看法,LP最好能有以下几点。

  • 第一,我们常说“帮忙不添乱”,LP出钱、有资源,在我们具体项目决策过程中不会太多干预,这已经很好了。
  • 第二,更好的话,LP有持续出资的能力。目前资本寒冬,投资团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募资,如果LP有持续出资能力,我们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挖掘和投资出更多更好的项目。
  • 第三,期待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政策能有一定的灵活性。我看到一个统计,目前的LP大部分是国有背景,其中很多是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有注册地和返投比例的要求。

我们注册在苏州,苏州元禾是我们的LP,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与其他地方的政府引导基金失之交臂,其实我们一期人民币基金表现非常好,我们非常有信心能给当地带来很多好的项目和好的资源。

陈能杰:持续性和长期过日子,不能投了就走了。第二,现在国资返投的比例和市场化的基金失衡,可以适当的灵活。

褚俊虹:我们是属于一个典型LP的代表,我们对整个LP市场有一个判断。大家都看到中国股权投资的兴起,它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LP的出现,第一个阶段的LP是以高净值客户,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资本,但是这一波截止到2017、18年,因为整体上市公司或者说高净值,第一波投完了,他没有及时拿回钱来,自身资金也紧张,就变得惜投,基本上影响力大大减弱了。第二波是政府基金的兴起,现在处于政府基金和国资占主导的地位,因为我们从市场上看到超过50%资金都是有国资背景的。但是现在政府基金也遇到一个问题,因为政府基金是财政作为源头之水,财政因为是长期减税降费的过程,另外一个就是财政因为受到疫情这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至少在今年这个阶段,可能财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而且我们觉得政府基金做LP,更多的是弥补一个市场失灵的问题,也就是一些看起来短期不赚钱的LP,有没有人投,比如说天使投资,最好是由政府来投。但是靠政府能不能一直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我们觉得政府基金的长期性,以及对市场的敏感性,还是有所欠缺的。

那长期来看到底要靠什么资金?应该还是保险资金,目前一方面是一个制度的问题,有没有放开让保险资金进来;另外就是保险资金也有它的职责和风险偏好,保险追求是一种相对较低风险下的长期成长性收益,相对而言它的市场性更强烈一些,它需要保值增值,市场能否有限,能否满足它的需求。募资形式和注册制关联起来,注册制的实行有了赚钱效应,这个赚钱效应会回溯,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会带动一级市场的繁荣,这是有一个传导的过程。

再简单讲一下GP对LP的要求,其实我们有一个口号,我们对GP的要求是三专,专注、专业和专有。专注是集中于细分赛道,不要什么都投;专业是专业能力,我们考察专业能力一般看你的过往业绩、人员背景;专有是指我们希望最好你这个GP能有比较多的领投案例,能对被投的项目有影响,而不是简单做一些跟投。

洪雷:专注、专业、专有,给我们GP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非常感谢清科20周年大会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今天圆桌论坛有两个机构都是我们合作过的伙伴,天创曾经是天津市第一个引导基金,那个时候我们就和软银赛富合作了非法人制的人民币基金,后来又以GP的身份与华金投资合作了第一支医药基金,这两支基金目前都已成功退出。所以说LP和GP这两个身份我们都做过。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殊背景,让我们更加理解LP的不容易,LP也肩负了非常重要的责任,这样就导致天创有一个风格和特点,就是做每支基金之前,一定要把LP的诉求搞清楚,财务收益是一个普遍的诉求,那就是要赚钱。比如说财政引导基金,个人出资人,又或是产业投资方,这三类投资人的诉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会详细的分析,如果我们能满足他们的诉求,我们就会做这支基金,如果做不到,真的会拒绝。

我们的大本营在天津,天创资本虽然规模不大,但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天津两家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都是天创独家投出来的,一个是凯莱英,现在市值600多亿元,当时一起投的A、B轮;另外一个是中科曙光。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会在专业范畴之内,在LP的诉求之内,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样的选择之下,投资范围不可能过于广泛,随之而来的代价是我们规模增长速度不会太快,我们认为合格的,或者理想的LP和GP关系,是能够长远合作下去的,这也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关系。

刘飞虹:刚才陈总主持的时候,说相亲的事,我特别有感触。昨天下午在二楼的分会场的时候,华金资本有一个产业论坛,里面就是把投资机构和企业方都放在一起,做了一个相亲大会。局面最后形成了一个什么样子呢?投资机构这边说企业方我给你钱,你就应该拿着,你为什么不接受我呢?企业方说投资方你根本不是真心爱我的,就是想让我帮你赚钱。我听的第一个反应,你俩还没有发现其实还有一个大家长,就是LP。能不能牵手成功,能过多久的日子,其实是LP作为中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来说了算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或者说从华金资本来讲,就会复合型一些,我们也去和一些机构合作,我们做LP。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做GP,我们管理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家族基金,同时在一些单独的项目上,我们也是单一的GP方,像中金之类的机构做我们的LP。甚至有一些情况下,我们会有双GP结构,no fee、no carry,这个其实在市场上还是比较罕见的,人家会问你们在做什么,这个是结合陈总上一个话题来的,我们在一些细分领域看到机会以后,可能不太好去把握这个机会,这个时候就需要各家的力量,比如说在今年半导体行业最热的时候,大家在炒模拟芯片,炒存储芯片,炒AI芯片。

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机会,就是在一些类芯片、类半导体的行业当中,突然间在五年的一个时间里面,你会发现这个行业排名前五大的公司,已经从国外企业刷成了中国全自主可控产业链,从上游的蓝宝石的基材,到下游的外延、封装,一直到应用端,全都在中国,发现了两个这样的行,一个是光伏,另外一个就是LED。发现了这个行业,我可以把握一些好的标的,有机会了,但是我不一定进得去,因为这些产业是现在的冷门,它的估值没有炒上来,而且因为行业在恢复,在回暖,人家也没有太多的融资意愿,那华发传统的产业是土地整理和房地产,如何去把握住这些其他产业的战略机会,就要依靠一些产业资源方,比如说上游的设计公司,他们会跟我们联合去收一些晶圆厂,还有一些封装厂希望与我们联合投资IC设计公司,这样形成了产业里面报出来五个名字,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闭环。你要进入这个圈子,就需要一个双GP的结构,或者你去当LP,来笼络这个产业资源。所以这个是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基金架构的原因。

我们跟汽车主机厂就是这样合作的,他们不在乎给他交了多少管理费,他在乎的是整个供应链国产安全化,供应链能投资出来多少企业,能够形成多少供应链备选供应商。所以我们就会形成财务投资和产业结合的投资机会。所以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机构能使我们成为LP,基本上就是能让我们去洞察到这些细分市场上行业的机构。我很喜欢苏轼的一句话,但大家只知道后半句叫厚积而薄发,我觉得这是一个结果,怎么样能够厚积薄发,其实是前半句,叫博观而约取,观就是要观察,你要看得足够广博,足够多了以后,你才能去选择真正适合你的,选那个你真正能把握住的机会。

陈能杰:总结一下,相亲要多相一些。第二,LP和GP的亲密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不只是结婚。

赵亚彬:讲到冷热不均的时候,对一般的机构而言要想去做市场化的募资,不去做政府引导的募资,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LP往往会在你的投资决策中,可能都会想起到某种程度的作用在里面。

如果我们把正奇定义为是一家投资机构,我想找到一个合适的LP,我想肯定就是一个在合规的前提下面,在风险充分披露的前提下面,双方情投意合就可以了。我们和英飞在顺德合作了一个基金,我们感觉合作中间不太顺畅的地方,他的投资决策流程极大影响了我们基金投资效率,基金投资汇报还是可以的,但是整个投资期限、投资决策流程和投资过程都非常长,对回报投资周期拉长和投资回报的要求都会降低。

赵延超:几位都讲得非常好,我基本都是赞同的,这个话题其实也很有意思,我觉得今天是清科20年,VC和PE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本上也是20年的周期,在GP和LP演进当中,也是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今天来看这个话题有意思在于GP是没有权利选择LP,GP是哪种LP都欢迎,没有GP说拒绝一个LP,你跟我的理念不同,我不要你的钱。

但是LP对GP的选择是非常残酷了实现的,我觉得几个观察,今年国有机构确实是占到了融资的主力,所以我们用他们的眼光来要求自身,我们本来就是要求自己多做领投,从DPI到流动性的迅速回笼,到IRR的数额比较高,现在增加了一个维度,增加了我们对企业的影响力,包括企业的出资能力,我们希望在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时候,能够带来这些被投企业,能够和我们一起去,这是增加的一个诉求。某种程度上不能扭曲我们作为回报的一个主要的投资维度,我们觉得作为GP来讲,能够赚钱,能够把基金做到很高的回报,永远是要求我们自身的第一个考量。

第二,从GP和LP的关系上,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LP对GP的要求都是越细分越好,他要在行业当中有背景,有经历,有经验,这都是对的,像赛富是一个综合性的基金,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市场布局当中,也是把医疗健康团队,把硬核科技团队是分开的,我们是在一起办公,但是在基金的分布上,在管理资产配置上,是来迎合这个趋势,每个合伙人确实有很强的积累,他才能发现这些机会,并且找到这些机会,实实在在走到创业家的心中去。你只有博览群书之后,你才能知道适合哪一个,才能知道某个细分行业当中的精华。

这20年的过程,我们回报最高的项目,都是十年以上的项目,经历了跨越了至少两个周期以后,坚守住了,实现自己的升华,实现几十倍的回报,这一个规律,长周期都是不同行业的融合,在基础设施发生变化的时候,能迎合到一个新的机会,真不是专注于每个细分行业带来的机会,这是我们一个小的机会,供大家分享。

陈能杰:按照欧美的发展阶段,其实有非常多的GP都是反向选LP的,并且确实LP的结构,或者说LP的特点有时候会影响GP的策略和行为方式,当然我们也希望未来我们的GP加油,能够有一天能够选LP。第二,也希望国内的可持续的长钱、大钱越来越多,这样的话,LP和GP是一个平衡,不是目前失衡的状态。

图片|Ayesh Rathnayake

最后一个问题,请大家稍微简短一点来回答,其实市场是很残酷的,特别是经历过这几年的募资难,私募股权行业经过了20年的发展,在17、18年是一个拐点,通过20年从没有、到外资进场、到大量本土机构的涌现,17、18年私募股权行业本身在分化,在产业调整和升级,各位都是在行业里面的机构,面临着这样一个大的结构性的变化,各位在方向上是怎么去思考的,怎么去做的?

陈强:我们远毅资本第一期基金投资医疗健康,同时也投资金融科技板块。金融科技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没有投资一家P2P公司。我们已经投资的一些企业,比如道客、保准牛、知因智慧、彩虹无线等表现都很好。目前政府实施强监管,强调持牌经营,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等等,对市场的影响很大,正如前面提到的市场比较冷。所以我们二期基金聚焦于医疗健康和金融科技里面的细分领域–保险科技。我们在医疗健康领域主要投资数字医疗、医疗器械和设备、精准诊断与基因测序,加上医疗健康相关的保险科技,形成四大投资板块,这是我们二期基金的一个创新特点,也是我们与其他所谓同质化医疗健康投资机构的一个区别。

陈能杰:大家都纷纷改名为科技企业,估值是不一样的。

褚俊虹:其实就是市场变换,你如何去应对。二级市场有一句话叫做穿越牛熊,GP去找LP合作的时候,我们会看他的历史看得更久,市场繁荣的时候,投资业绩好,这不是他卓越的能力,只有在市场非常不好的时候,他还能轻松募到资,他的业绩仍然好,这是我们非常在意一个标准。GP跟LP在我的想法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伴随者、长跑者,相处关系不是以谈恋爱为目的,是以结婚为目的,走的更长久一点。目前很多机构不到10年的历史,但是将来到了30年、40年,50年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机构,它的历史就可以供你回溯。而且对于LP来说,不断重复选择投过的GP,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也是很容易执行,并且是我们很乐意执行的。

洪雷:我们特别重视在危难、低潮的时期被投企业团队的表现,这需要我们对团队长期的伴随和观察,从而有机会观察团队在不同时点的表现。疫情期间,我们投资了几个项目,这些团队在特殊时期表现得很不错,而我们也恰恰认为这个时间点会是企业发展拐点,从而达成投资。

我们机构的特点是一旦出手,偏好重仓,中科曙光、凯莱英这些IPO项目都是当时的重仓股,为我们带来非常理想并且可观的投资回报,当然这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需要机构自己来把握的。我们最近发现被投企业上市,并不是终点。简单用数字来说,我们是从企业估值十个亿以内,投到企业上市之后市值几十亿,然后从几十亿,发展到几百亿,甚至更高,这种互动关系不是单一维度的股权投资可以解释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不断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我们最近正在与这类LP达成新的合作,也在做这一方面的进一步探索。

刘飞虹:每个投资机构其实都相当于一个大数据的公司,他不停去分析这个企业的信息、行业的信息、市场的信息,然后做数据处理,最后以自己的算法出来一个数据结果。再次说一句寄语,也是希望所有的GP都能包容LP的GP化,希望大家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数字社区,大家都把自己的信息开源出来,一起在现有的这种算力的基础之上,共同携手,去打造出来更多的数据生产能力。从具体未来的合作点上,也是通过这个机会,最后希望招揽有志的GP,与我们在一些新的方向上进行探索。

这三天的会议,大家对很多的行业都进行过讨论,但是我觉得还有两个机会,可能是讨论得比较少的,一个是说今年涌现的一个新的投资机会,是在一些已上市的企业,或者是大型集团分拆上市的机会上面,包括像京东方,还有华大基因,包括联想集团,有很多分拆的项目,未来都会有我们的影子,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新的机会。

第二个是说国企混改,那大家会问,你是一个国企,你为什么说这个话题呢?我们觉得这个正是我们和现在市场化GP一个最大的合作亮点,通过跟IDG、跟红杉、跟华盖等等这些伙伴们的合作,搭建治理结构的改善,以基金的形式,又加上我们本身国企的资源和背景,能够给一些大型的国企混改项目去注入一些新的活力,来分享新机会的盛宴。

陈能杰:每个GP是一个数据公司,你的算法和数据接口好不好,这个很重要。

赵亚彬:其实市场是起起伏伏的,如果你是以一年为周期去看待一个企业,那么你看到的都是市场的波动和政策的效果;如果你是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去看待一个企业,你看到的是这个企业的价值和发展战略;如果你是以十年周期看一个企业,你需要深刻理解这今后十年行业的变迁,以及行业发展的规律。

刚才我讲到我们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与独特之处,我们对风险的控制有独特的视角,所以我们往往敢于介入一些遇到困境的公司、遇到困境的行业,其实我们的理念就来自于我们的逆周期投资,对投资而言,在一个投资低潮的时候,你去持有、买入一家公司,在高潮时卖出,这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当然这背后都有我们对整个项目风险的评估,也有我们对行业里面整个产业能不能嫁接我们相应资源整体的评估。正奇金融正在业务转型当中,在新的战略中定下来叫生态赋能、产融结合、投贷联动、正合奇胜,用我们的发展战略来打造金融+投资+产业的投资模式。

陈能杰:从风控的角度就是“活久见”。

赵延超:我说一下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肯定是五年一个周期,十年一个周期,都是有一些变化的。我们作为GP来讲,要努力创新,我们也叫打造一个新的物种,这个物种最底层的一个逻辑,还是能够提供一些增值,提供价值,这才是作为任何机构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出发点。同时行业现在和五年前和十年前最大的不同,基本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关注度和流量,都汇集到了头部企业,所以拥抱巨头,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方向。和上市公司的结合,一定程度也是和巨头相结合,资源嫁接的一个方向。总之,我们一是做好创新,二是做好增值服务。

陈能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行业变好的时候,我们再来相遇。谢谢大家。

-END-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