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财富洞察-正文

从百万年薪到裁员危机:香港投行人的失落与抉择

这是一篇自真实故事改编的文章,我们将见证了三位年轻人Helen、Sherry和Jenny在香港金融行业的不同奋斗历程。

智库导语

这是一篇自真实故事改编的文章,我们将见证了三位年轻人Helen、Sherry和Jenny在香港金融行业的不同奋斗历程。她们三人的故事,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缩影,也是整个行业变迁的见证。

她们的经历,会让我们得以窥见香港金融业曾经的辉煌与当前的挑战,以及那些在其中奋斗的个体如何在变化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2016年,Helen在香港完成了本科及硕士学位后,自然而然地选择留在了这座城市。对于当时满怀雄心的金融行业新人而言,香港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目的地。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幸加入顶尖外资投资银行的毕业生来说,即便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也有机会获得高达十万港币的月收入。

Helen的求职之路似乎格外顺畅,她通过内部推荐轻松地获得了一份工作。到了2018年,她更是通过跳槽实现了薪资的飞跃,成功跨入了年薪百万的行列。

时间来到2021年,Sherry从海外学成归来,也将目光投向了香港,将其作为自己求职的主要舞台。作为一名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她在外资投行的第一年就获得了高达九万港币的月薪,这让她的收入远远超过了那些选择回到内地发展的同学。

然而,就在Sherry入职的那一年,香港金融从业者的处境开始发生剧烈变化。曾经看似光明的前景逐渐变得模糊,金融行业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悄然落幕。


高薪不再:金融精英面临严格考勤

在金融界,工作满三年后,员工往往寻求跳槽以期获得更高的薪资和晋升机会。然而,自Sherry加入公司以来,跳槽的人数明显减少,市场上能提供同等待遇的职位也变得稀缺。

2023年,Helen所在的公司突然进行了一轮裁员,多名员工因业绩不佳或考核不达标而被迫离职。此后,公司开始频繁暗示业绩不佳,员工们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

在这种不安的氛围中,公司的工作环境也在悄然变化。由于行业收益有限,公司开始关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严格考勤,HR开始在办公室拍照记录员工的出勤情况,计算每个人每天在公司的工作时间。这种严格的考勤制度与投行行业以往的自由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令人感到疲惫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办公室政治愈演愈烈,让员工们倍感烦恼。裁员过程中,离开的可能不是业绩最差的人,而是那些不擅长表现但能力出众的管理层。

尽管现实并不理想,Sherry作为投行员工,仍需不断参与路演,反复修改汇报文件,以向高层证明亚太区的投资价值。管理层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办公室的勾心斗角开始显现。

投行精英们为了百万年薪,牺牲了个人生活,全天候工作,尽管疲惫,但仍期待职位和薪资的提升。然而,近两年香港金融业的危机正在打破她们的幻想

2022年,香港交易所的新股上市集资额跌至全球第六,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更是降至第十位,创下2009年以来的同期新低。

去年,Sherry收到了辞退通知,理由是公司不愿支付她晋升后的奖金。

今年3月,Helen也因公司业绩不佳和预算削减而被迫离职。裁员似乎与员工的工作表现关系不大,而更多地与所在部门、与老板的关系等因素有关。

经过几轮裁员,从初级员工到董事总经理级别的高管都受到了影响。Helen认识的许多在香港投行工作的同学也遭遇了裁员。一些人不得不降薪转行,其他人则加入了求职市场,期待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港漂金融人:从高薪荣耀到生活降级的现实挑战

在香港这个繁华的金融中心,投行工作者曾享受着令人艳羡的高收入,但如今,这份高薪却似乎成了一种负担。

据2023年Hays Asia的调查报告,香港投行分析师和经理的薪酬比新加坡、中国内地和日本同职位高出许多,而高层管理职位的薪资更是高出40%至70%。

然而,彭博社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约有200名香港银行家失去了工作,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银行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

在内地金融市场,金融从业者也感受到了压力。

网络上流传的笑话反映了金融行业降本增效的极端做法:

如券商洗手间不再提供纸巾,会议室仅供应纸杯,彩印需领导批准,出差和餐旅标准也大打折扣。

金融从业者在收入减少后,不得不调整生活方式,从奢侈品牌转向轻奢或平价品牌,从付费健身房转为公园跑步,从高档餐厅转为简单咖啡会面,甚至从打车转为公共交通或共享单车。

对于生活成本较高的香港投行工作者来说,生活的变化尤为剧烈。例如,Jenny和她的男朋友在香港租房生活,裁员前她们享受着高端餐饮和旅游,但裁员后,她们不得不面对每月27000港元的房租压力,尽管有积蓄,但看着存款逐渐减少,焦虑感也随之增加。她们的旅游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从五星级酒店转向经济型住宿,从高端餐厅转向当地实惠的小店。

一些在2022年以高薪购房的投行人,现在不仅要担心失业的风险,还要面对香港不断上升的贷款利率。

Jenny租住的房产在2018至2022年间的估价在800至900万港元之间,但现在已经降至600万港元。去年,一些同事甚至选择出售尚未还清贷款的房产,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她们三人的故事都反映了金融行业工作者在面临行业变革时的生活挑战,她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经济现实,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机会。


逆境中的选择与希望……

面临职业转折点的香港金融从业者们,通常考虑的三个主要选择是:

  • 在香港继续寻找工作机会
  • 返回内地寻求职位
  • 远赴海外深造MBA

Sherry和Helen在遭遇裁员后,都曾尝试回到内地寻找工作,但面试过程中遭遇的私人问题如“是否有男朋友”、“打算何时结婚”、“何时计划生子”等,让她们感到不适。

她们认为,尽管香港在性别平等方面并非完美,但女性的就业环境仍比内地更为友好。经过深思熟虑,Sherry和Helen决定留在香港继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在香港的金融圈,一些高薪从业者开始尝试副业,以应对职业的不确定性。她们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媒体工作,成为私人健身教练,或作为职业导师指导年轻人。还有一些投行精英开始从事体力劳动,比如周末开出租车或送外卖。

更有一些投行人选择彻底转变职业方向,进入新兴行业。曾在外资投行工作的Jackson表示,有些人的副业收入甚至超过了她们原本的百万年薪。


Sherry

Sherry在离职之初感到了一种解脱,终于可以不受工作束缚地享受自然醒的日子。但她很快意识到,长时间处于求职状态会降低自己在职场的竞争力,且可能面临薪资的进一步压缩。

因此,她决定转换职业领域,最终在对冲基金行业获得了一份新工作,尽管这意味着她需要接受30%到40%的降薪。


Helen

Helen在开始求职不久,虽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但她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市场的寒冷。

内地公司提高了招聘标准,使得她不再期望能够获得与之前相匹配的薪资待遇。不过,她之前的积蓄为她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Jenny

Jenny目前正在伦敦攻读MBA,她尝试了多种可能性,但内心仍然倾向于回到香港。

她认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可能是周期性的,一旦市场回暖,情况将会有所改善。

文章改编自真实故事,故事中人物皆为化名

本文编辑 & 排版:
财策智库 新媒体团队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本文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发布者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文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