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资产如何配置?中银私行解决方案来了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球宏观局势波诡云谲,不仅世界经济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复苏乏力,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亦给全球社会稳定造成威胁。随着如斯局面“递延”至2024年,今年市场会否有起色?哪些财富领域孕育良机?怎样应对宏观环境变化调整资产配置?种种扑朔迷离的问题令投资者进退维谷。
新年伊始,中行发布《2024中国银行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作为其自2018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公开发布的系列研报,白皮书既立足宏观视野,为新一年市场拨云见日,更藉专业深入的解决方案指导投资者“驭势启航,乘风破浪”,实现全球资产配置“长治久安”。
缜密盘点,预见未来
过去的一年,受通胀上升、逆全球化思潮、货币政策收紧预期、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发达经济体加息累积效应不断显现、地缘政治形势依旧错综复杂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继续趋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降至3.0%,远低于2000年至2019年3.8%的平均水平。2024年开年,宏观局势并未“云开雾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9%,较去年7月的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如此“微妙”的“年景”除了给整个市场体系带来无形压力,更最终影响到每一位投资者的心态、收益目标和资产配置计划。面对此情此景,作为全市场首个从买方视角发布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策略的中资商业银行,中行在《2024中国银行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内以客观系统的视野分析市场状况,并用全景支持策略的解决方案指导投资者梳理各类资产,调整配置组合。温故方能瞻新,白皮书先就2023年全球宏观局势进行回顾,将之定义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年”。从微处看,年内美欧通胀见顶回落,美元加息拐点出现,资产曙光乍现。海外股市普涨,A股下跌,美债熊市尾部,中债涨幅收敛,原油宽幅震荡收跌,黄金单边上涨,美元由强转弱,非美分化,人民币微贬。从总体看,海外重点在于美欧通胀演变及美联储加息进程,国内重点则在经济恢复进程及政策刺激力度,最终顶住美联储加息及“脱钩”等外部压力,克服内部房地产调整压力,历经曲折实现回升向好。
展望未来,白皮书认为2024年美国经济将逐渐降温回归至“潜在增速”,有浅衰退可能,欧洲经济或步入衰退;中国经济“以进促稳”、温和复苏,CPI小幅上行,PPI触底回升或转正,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预判,2024年美联储加息结束,降息周期开启,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全球经济复苏迟缓,下半年或存共振可能。
拨开迷雾,穿越周期
进入2024年,为帮助投资者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拨开迷雾,以更长远目光穿越周期,白皮书立足地缘格局、宏观政策、经济增长、估值水平、流动性等多个维度,对全球主要大类资产走势展开全面研判。(图1)
图1:2024年全球资产配置观点一览表
权益:中国股市性价比最优。白皮书指出,随着中国经济以进促稳,温和复苏,继续深耕高质量发展,中国股市持续致力于“投、融、交易”三端改革,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强化投资者保护与回报,中国式估值体系和投资价值观逐渐形成,建议予以优先配置前景光明的中国股市,超配A股与港股。美股方面,鉴于美联储连续三次暂停加息,市场提前交易降息周期开启时点,美股已充分定价其经济“软着陆”,建议先标配美股,首次降息开启后逢高减持转为低配,待充分下跌后再增持回到标配。欧洲经济延续低迷,反弹难以持续,建议低配。
债券:美债与中资美元债迎最佳投资阶段。白皮书认为,美国通胀继续回落,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不排除经济衰退可能,美债处于最佳投资阶段,建议超配。伴随美债利率趋势性下行,中资美元债迎来配置黄金期,建议超配。此外,鉴于中国经济温和复苏但基础不牢固,流动性偏松,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利率中枢有望继续下移,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区间为2.45%—2.75%,建议标配。
贵金属:黄金长期配置价值超过以往。白皮书称,百年变局中的地缘政治避险功能和货币对冲(信用标尺作用)长线逻辑继续演绎,黄金长期配置价值超过以往,叠加美元加息结束至降息周期开启期间黄金上涨规律,建议超配黄金。对于原油,考虑到供需紧平衡格局延续,建议先保守后标配。
商品:铜先保守后标配。2024年白皮书首次将工业金属纳入大类资产研究范围,其中,全球铜供给过剩有望改善,供需维持紧平衡,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海外央行紧缩预期放缓及降息空间逐步打开将拉动铜价重心上移,建议先保守后标配。鉴于铝的产量仍难大幅增长,而地产政策持续优化,城中村及旧城改造等项目将托底建筑需求,且光伏和汽车产业对铝需求可期,建议标配。
货币:美元先低配再择机标配。白皮书指出,美元加息进程结束,经济渐入衰退,建议在市场交易宽松预期阶段先低配,择机调至标配。欧元区经济基本面不及美国,且降息时间可能先于美国,幅度与美国不相上下,货币政策比较优势削弱,建议低配。日本经济复苏,通胀温和上行,美日国债利差缩窄,建议超配日元。中国经济有望复苏,但外需减弱致出口转弱,人民币中性偏强,建议标配。
经综合分析,白皮书认为新的一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顺序为:权益、黄金、商品、债券,同时发布2024年中行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其将个人客户风险偏好划分为C1—C5共5个风险级别,分别对应风险偏好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等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5类客群,提供相应投资策略。
譬如,解决方案针对C4及以上风险偏好客户,基于白皮书建议的大类资产配比和细分行业组合,按照11%的风险预算,提高股票权益类资产配比至65%,降低固定收益类资产配比,适度配置现金管理类资产,并进一步提高黄金配置比例至12%以对冲美元贬值影响。进行权益类资产选择时,以国内核心宽基指数为主,并适度配置海外市场宽基指数和国内A股少量科技成长、医药等行业指数,从而在风险预算范围内博取更高收益。经白皮书测算,C4及以上风险偏好客户2024年预期收益率区间为-5.6%——30.6%(90%置信水平)。(图2)
图2:C4 及以上风险偏好客户资产配置方案
总体看,解决方案基于对全球各类资产的走势研判,聚焦到中行最看好的各类资产和宽基指数构建策略跟踪组合(策略β组合),且依托中行强大的产品与服务平台精选各个资产领域优势产品,帮客户构建投资组合(产品组合),获取更多超额收益(阿尔法α),藉投资策略与产品的有效结合实现资产配置目标。
两端发力,长治久安自2018年起,中国银行发布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年度系列白皮书,给予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相应建议,由此成为全市场首个从买方视角提供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策略的中资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于2019年成立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并推出“中银投策”全球投资策略服务体系,满足客户的投顾服务需求。
从过往几年看,中行从白皮书的战略配置和“中银投策”的战术择时“两端发力”,有效助力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长治久安”。
白皮书战略配置方向看对。以C4客群配置中组合收益的决定性资产类别(权益)配置比例为例,2019年白皮书认为A股乃“转折”之年,将权益配置比例确定最高为65%;2020年白皮书认为A股是“从转折到复苏”,继续提高权益配置比例至最高69%;2021年白皮书认为A股是“从复苏到复兴”,但市场贝塔可能不够大,遂年内逢高逐步降低权益配置比例至60%,兑现前三年高配权益之收益;2022年白皮书认为A股是“复兴之处,强基固本”,或小涨小跌,于2月下跌中及时下调各类组合权益资产配比1%—5%,C4组合权益配比调降至55%。2023年白皮书认为“美元加息强弩之末,全球权益曙光乍现”,将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再度提高5%至60%。
如上五年,除了2023年(提高权益配置比例,指数目前尚未上涨),凡白皮书提高权益配比尤其是大幅提高的年度,A股皆大幅上涨。而下调权益配比的年度,A股均小幅上涨或下跌,凸显白皮书战略资产配比调整方向与当年市场运行方向一致,验证了“中行投策阿尔法”的存在。(图3)
图3:2019年—2023年C4客群组合权益资产配比及组合收益
“中银投策”战术择时到位。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以覆盖“日、周、月、季、年”全时间频谱及“股、债、汇、商、房”全资产类别的“中银投策”十全服务体系,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提供全流程服务。以“中银投资策略周报”为例,2019年以来有13次强烈建议布局权益资产,若以WIND股票型基金涨跌幅作为落实建议的收益评价标准,其后达成10%和15%投资目标所用平均时长分别为40个和70个交易日。此外,策略周报在过去五年几个关键高点都给出兑现收益建议,如在2020年7月13日全年指数高点提示“快速上涨接近尾声,回归常态震荡整理”;在2022年7月4日指数阶段高点提示“反弹接近短期均衡区域,围绕中报展开结构行情”;在2023年1月30日提示“短期情绪集中释放,上升斜率或将变缓”,市场随后进入区间震荡。凡此种种,凸显“中银投策”通过对各类资产战术配置时机的精准把握和及时提醒,为投资者创造更多超额收益。(图4)
图4:2019年—2023年中银投策战略配置组合收益走势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银行业“百年老店”,中国银行已发展成为我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化大型银行集团。在经营业绩稳步提升的背景下,中行始终着力推进财务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客户财富稳健增长。其间,坚持金融为民、专业为先的白皮书,可谓中行“坚守与创新”的缩影,坚守的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广大客户的初心,创新的是持续升级的服务能力、持续优化的服务手段和持续扩展的服务渠道。未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将继续以“中行阿尔法”财富顾问服务模式和“中银投策”十全服务体系,助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客户财富价值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本文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发布者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文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