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投资配置行业洞察-正文

聊聊虎年的投资机会

今年的投资机会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分析师柏辰

因为A股轮动被迫全(啥)行(都)业(要)覆(学)盖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大家应该都感兴趣的话题

新一年了该怎么搞钱

先来个拷问灵魂的问题——

去年你从股市中赚到钱了吗?
其实单从上证指数来看,A股2021年小涨了4.8%。按A股市值增量÷股民数算,咱们股民人均赚了快5万。然而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去年有46%的股民亏损。

出现这样的矛盾,行业轮动是重要原因。
锂矿、电池、IGBT、军工、绿电、逆变器……这些全是去年的大热主题。

如今炒股恨不得要来套《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各种硬核科技让研究成本突破天际,押错方向简直要歇斯底里(这算几押?)

在类似去年这种结构性行情里,最大的风险可能就是买错了行业

有基金经理在年终回顾时直言,去年没买新能源的都是loser(包括他自己)。

那今年还会是这种情况吗?

这还得从我们对今年行情的判断开始说起——

Part 1 今年重点在估值提升

我们可以把股价上涨的来源拆分成盈利和估值两块,而2022年的希望可能主要在于拔估值。

1. 盈利:想象空间不大

盈利来看,今年A股整体的利润增速估计不大好看。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基数问题

去年前三季度,A股实体上市公司(剔除金融和「两油」)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长了16.5%,远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当时的同比增速只有6.77%。

可以说今年盈利增长对标的起点就高。

另一方面是宏观拖累

根据Wind一致预期,2022年国内实际GDP增速可能为5.3%,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的6.0%下降了不少,这也会拖累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

2. 估值:有拉高的可能

估值来看,流动性方面还是有提估值的可能性的。

首先,央行一季度大概会放放水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央妈提出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

也有人担心:美联储最近一直在讨论加息拧紧水龙头,这时候我们还放水的话,外资可能会外流,导致人民币贬值之余,也会让A股的资金流出。

我倒是比较乐观:一方面美联储的加息的时点大概率会是在二季度,我们还是可以苟一苟的;另一方面,央行四季度例会上也强调了——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换句话说,我们的货币政策会比较独立。

除了央妈的放水,资金的结构性流向也带来了希望

我们发现:高净值客户正在主动撤离房地产市场,通过私募等方式入市。

截至2021年11月,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6.1万亿元,相比2020年12月提升了62%。

那么问题就来了——

在这么一个大前提下,具体会有哪些板块有机会呢?

Part 2 拔估值的两个板块

拔估值的方向,应该会集中在两块:一是行业触底回升的政策纠偏板块,二是基本面继续高歌猛进的高成长性板块。

1. 政策纠偏板块

这个板块,简单说是修复行情。

而且不单单在A股,港股也有一些短期机会。

像之前被捶到地下室的地产,眼下政策又有所松动,比如央妈就说要「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结果地产板块这段时间就秀了一把。

截图/ 雪球APP

再比如估值被按在地板的中丐股,在反垄断监管常态化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让外资恢复了部分信心,这两天股价也有所反弹。

截图/ 雪球APP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反垄断并不是要把平台型企业搞死,只是反对它们滥用垄断地位。

但政策纠偏行情可能很难持续多长时间,因为市值空间(或者说想象空间)就那么大。

相比之下,高成长性板块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香饽饽。

2. 高成长性板块

在GDP增速不断下台阶的大背景下,往往只有新兴产业才能够实现爆发式增长。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行业中的细分方向,比如高端啤酒、有色金属之类的,受益于消费升级、双碳政策等新趋势,可能有机会享受较快的增速。

在这些方向里头,中小市值的公司机会或许更大一些。

目前不少行业龙头已经被充分挖掘,原因很简单——

大市值的公司大家都看得到,覆盖的券商也多,自然更容易被投资者留意到。

市值能这么大,公司的竞争壁垒、管理水平、历史业绩一般也都不错,买起来心里更安心,特别是在行业方兴未艾的阶段。

于是龙头们的估值就被推高了。

我们会发现,不管是看「茅指数」还是「宁组合」,大市值的行业龙头们估值普遍都处在历史高位,到了2011年以来的85%分位以上。

相比之下,二线龙头可能会更有机会。

毕竟它们估值相对没那么贵,关注的人没那么多,交易没那么拥挤。

再加上私募相对更偏好中小盘,这两年私募规模又在快速增长,中小市值风格很可能会迎来春天。

假设后续高频数据可以验证我们前面的两个假设,也就是——

(1)机会在估值提升;

(2)估值提升机会主要集中在高成长性板块(新兴产业+受益于新趋势的传统行业细分方向),特别是里头中小市值的二线龙头。

那我们该怎么投资呢?

Part 3 今年我们该买点什么

从各个行业里一个个选美当然不是不行,但就像去年一样,容易踏空然后全年陪跑。

特别是,当你并不是全职炒股的时候,行业轮动行情下,时间和研究资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结构性行情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挺不利的,想省心的话,不如直接交给基金打理。

按照前文的逻辑,我们可以挑一些新兴行业占比相对较高、以中小市值为主的基金。

选择1:专精特新主题基金

政策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既符合「新兴行业」又符合「非一线龙头」这两个条件,现在也有相关主题的基金。

比较遗憾的是这些主题成立时间都不大长,并没有多少历史业绩来供我们判断。

我们以前也有特意提到谨慎认购新发主动基金的逻辑,所以我建议大家再观察一段时间。

选择2:新兴行业主题基金

像是新能源,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都不少。

不过通常这类基金都配了不少行业龙头(特别是指数),所以也不符合「非龙头」这个大逻辑。

整体的估值会比较高一些。

选择3:中小市值宽基指数

另外一个选择,是中小市值宽基指数,有代表性的是中证500指数。

我们之前也科普过,简单粗暴理解的话,中证500就是咱大A股市值排名301~800名的股票(剔除中证全指成份股中成交金额排名后20%的)。

从行业上来看,中证500的覆盖相对全面又侧重成长。

一方面作为宽基指数,中证500成分股的行业还是比较多的,在行业轮动变幻莫测的行情中,也可以帮助投资者最大程度地规避踏空的情况。

中证500行业权重分布(截至2021.10.31)

数据/ wind,很帅的投资客

另一方面,中证500成分股主要集中在化工、电子、医药生物、电气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具备一定的成长属性。

比如化工行业里大多是新兴化学制品和特殊化工材料公司,比较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市值大小来看,中证500成分股的也比较合适。

中证500是中小盘代表,成分股市值平均数约263亿,中位数约220亿,明显比沪深300之类的宽基指数盘子要小。

这个市值区间刚刚好,既不至于太小,没有券商覆盖,研究和跟踪难度太大,甚至因为规模问题进不了公募的股票池,或者爆出「市值管理」的大雷;又不至于太大,人尽皆知交易拥挤,估值炒到天上去。

而且中证500指数性价比目前来看确实不错

当前PE估值为2017年以来9%的历史分位,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

想买中证500的话,也有很多种方式,最划算的还是我们之前科普过的ETF。

简单介绍两句:ETF全名Exchange Traded Fund,直译过来就是交易型开放式基金。

再翻译一下就是——

  • 交易型: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买卖,进行场内交易;
  • 开放式:可以自由申购赎回。

相比只能场外申赎的基金,ETF在交易上更灵活;而且每天公布持仓,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透明;交易费用也比较低。

另外,如果对收益率有额外的要求,不妨考虑一下指数增强产品

这货会把大部分都投资到中证500里头,剩下会拿一部分仓位去做主动管理,赚点额外的收益。

照例一张图总结一下——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 风险提示: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A股风格切换超预期;美联储提前加息等。

本文分析师/ 柏辰,狐狸图片与编辑/ 金橙五,冬川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 参考资料/

《2021年53%基民亏损!众多顶流基金经理收益为负……财经评论员:追星难“躺赢” 耐心持有享收益》《沪深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6%》《三季报落幕 3701家公司盈利3.19万亿元》《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四季度例会》《央行最新表态 三天两次提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私募点评叶飞“爆料门”黑产链条:极少部分高收益,大部分最后亏没了》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