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银行业-正文

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 | 众擎易举—公司银行业务进入生态新时代

数字化正在改变公司银行业务。从核心业务流程到对接客户进行交易,数字化在各个环节中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在公司银行业务中,数字化的发展仍只是刚刚起步。随着它的不断推进,银行、客户、第三方之间实现数据自由流动后,我们将会看到更深刻的变化。由此而形成的“生态系统”会催化出新的运营模式,带来前所未见的颠覆。
作者:Akash Lal、Daniele Chiarella、Giulio Romanelli、Markus Röhrig、韩峰、郑文才和刘星

当下,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打造包含丰富多样业务的生态体系。其中一些推出了各种金融服务,诸如贸易融资、支付、市集借贷等。这意味着公司银行与产业间固有的界限已不再是常态。在这种生态体系里,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相互交织,随取随用。

中国的银行业已经行动起来,它们采纳各种不同业态,例如金融科技平台、市集生态,以及与大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等。欧美的银行也迈开变革的步伐,比如有的银行慷慨投资于金融科技公司和应用程序界面(API)。

加入生态体系的好处不一而足,比如新地域、新市场、新产品的扩展,比如通过共享信息或在某种情况下分享技术而获得的价值提升。同时,网络数据的利用更加充分,这有助于更有效地缓释风险。

老牌银行有其抢占先机的天然优势。然而要在生态系统的花花世界里获得繁荣发展,它们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战略,甄选合适的人才以及IT。老牌银行们必须鉴别出潜在合作伙伴,并设定最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虽然要做的工作极为复杂细致,但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这一工作本身就是不可忽视的机遇所在。


公司银行业务面临绩效挑战

公司银行业务为银行业贡献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但是近年来,公司银行业务开始面临来自竞争、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压力,在某些市场中出现了业绩疲弱的趋势。

2009年以来,公司银行业务平均年营收增长率在5%左右,2016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ROE)为9%。然而在这貌似健康的数字掩盖之下却涌动着令人不安的现实。业绩的增长面大部分见于新兴市场,主要是拉美和亚洲,而西欧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却已大幅跌穿成本线。即使在同一区域内也存在分化,头部银行占据了价值创造的大部份额,剩下的银行不是勉力维持、捉襟见肘,就是已然出现净亏损。

令公司银行的高管们尤为忧心仲仲的是,近年来大家都是在“一切刚刚好”的宏观环境中运转的——不是很热,也不太冷,还有央行几乎无限量的廉价货币的供给。当然,这一切是不可能维持万年不变的。金融周期终会现身,带来利率的升高、授信条件和风险成本的正常化调整。事实上后者在一些新兴市场中已经显现。特别是在中国,不良贷款和不可持续的企业杠杆急剧推高了风险成本。

此外还有来自监管的压力-监管措施在未来几年内会加紧出台。巴塞尔框架下的各家银行,必须提高资本缓冲,施行新的风险举措,着力确保流动资产充足。从2019年开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CECL)模型将会要求美国的银行提供更高的贷款减值拨备。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9)将会推高已实现收益波动率。而在欧洲,为刺激竞争而施行的监管(即欧盟的PSD2,英国的开放银行计划)以及为提高透明度而在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下制定的新规,都需要银行设法应对随之产生的压力。我们预估在未来数年内,在不计入应对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前提下,全球监管的共同冲击或可将银行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压低至3%。

最后,公司银行还承受着竞争的阻力。金融科技公司垂涎价值链中的利益肥厚环节,如支付、现金管理、资产融资、贸易融资等。美国多家快速增长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中小企业(SME)借贷市场中名声渐起的同时,各种平台在不断地蚕食着银行的企业业务。举例而言,美国某领先外汇交易平台与美国某领先支付供应商,目前就在抢夺企业业务的市场份额。放眼充满严酷竞争的未来,日子只会愈加艰难。

随着市场和经济环境的转变,公司银行也更紧迫地需要提供更为快速、高效、互联的服务,以便跟上零售银行的发展趋势。客户越来越普遍地要求获得精细简捷的体验、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和更多增值服务。此外,数字化颠覆性地弱化了产业间分隔,因此企业的高管们未尝不会转换思路,不再执念银行为金融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由此,其他行业(特别是在高科技这一块)的染指已不难想象,它们或许已然具备参与竞争的客户关系、金融火力、和战略实力。

对银行业来说,这些趋势都不容忽视,因为公司银行业务是整个产业健康的关键。企业关联的银行业务活动在2016年的营收达1.25万亿美元。随着增速的放缓,监管的增扩,竞争的加剧,以及生态体系的隆重登场,公司银行业务的营收池里必将频频泛起涟漪。


生态系统改变一切

单项的数字技术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客户服务。众擎易举,最成功的企业已纷纷掌握了怎样用数字化来促进多元化。如果平台上可以卖书,自然也可以卖车、假期、以及金融服务。国内外的领先企业已经演变为多类型业务巨头,或者说是生态系统。他们将多种服务打通互联,一次体验即可综合满足各项需求。

麦肯锡预估未来十年内,生态系统将取代全球现存的无数的价值链。我们相信,到2020年中,这些生态系统的营收就可高达60万亿美元,雄踞世界经济总量的30%或更多。

生态系统在开发新客户、市场、数据等方面为银行业的服务供应商提供了机遇,使其具备扩大规模的潜力,并获得更完善的风险管理资源。在零售银行领域,生态系统已兴起波澜,比如开放银行计划就鼓励第三方入局;这个趋势如今又出现在公司银行领域,企业、金融机构、传统银行、技术供应商都在探索如何在一个总括的数字化架构之下,实现群聚效应。

对客户和供应商来说,生态系统的潜在优越性显而易见,因此生态系统在公司银行领域的发展前景可谓方兴未艾,值得期待:

唯一网关意味着客户可以畅通无阻地触达更广范围的产品和服务,不再需要通过传统的线性关系实现。

企业之间的跨领域伙伴关系和服务一体化带来创新、交叉销售、数据共享的潜力,并为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和增值服务创造了机遇。

生态系统为进军新的领地(地理区域、客群),拓宽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克服个体的固有能力局限,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生态系统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和信息,有助更有效的风险缓释。订单、交易数据、物流,还有来自税务局、海关之类合作伙伴的其他信息为信贷便利和贷后管理提供了支持。

对公司银行来说,生态系统还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好处,即获得与非银行业的组织合作的机会。比如说,在同一个平台上,企业、银行、证券交易所可以利用规模优势,生成价格更低、更易申请的融资方案(见图1)。生态系统还可以借助技术带来新的机遇,比如数据分享更便捷,前端、中端、后台的信息交流更流畅等。运营也获得提升的空间。风险管理和授信评估等在更多数据的支持下将获得更好的表现。

机会虽然众多,但亦有风险相随。麦肯锡的研究显示,数字技术使有些公司成为银团贷款单一市场(clear market)赢家的同时,也使其他公司的企业营收和总体价值减少。更多参与者的加入自然加剧了竞争,加大了去中介化的威胁。银行界担忧日久的是,新的技术网关或将在其与客户之间形成屏障,客户关系因而受制于人。若果真形成这样一种效用模型,确也不是令人欢喜的结果。此外,数据共享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为自身带来业务机会的同时也授人以柄,给竞争对手提供了利用银行既往专属的资产来创造价值的机会。最后,与第三方共享数据存在内在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对银行保护客户私隐信息的监管要求正不断加强的环境下。


先行者——中国

地方监管、文化、业务实操使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发展并非步调一致。到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业态在中国业已演化形成。比如说,中国某电商巨头在其平台上,为企业提供了难以计数的金融和其他各类服务。除此之外,国内某领先社交媒体平台发起成立的银行业务,利用平台伙伴的数据开展信贷业务。中国另外一个科技巨头所经营的货币市场基金,其旗下现在管理的资产规模高达1650亿美元。

这些业务的模式都是通过形成蜂群效应,集聚互利成果,从而得以延续。目前他们主要定位在零售和大众市场。但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注意到一系列新模型的出现,直接关系到了公司银行业务:

金融科技公司或银行主导的生态系统

– 国内某金融科技公司在帮助银行搭建区块链平台,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在该平台上可以获得资产担保融资。区块链技术支持身份核验、资产审核、及文档管理。分布式账本形成了有价债券交易的防篡改“黄金记录”。使用该平台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基金、证券公司、保理公司。核心企业获得的信贷额度可以扩展到供应链的下游。该科技公司汇聚了众多企业后,具备更强的集体议价能力,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 中国某领先保险公司的银行业务分支正在利用多种技术(区块链、AI、云计算)扩展以零售为主的生态系统,搭建一个供应链应收账款平台(见图2)。该平台旨在将核心企业、这些企业的供应商、保理利息、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完成资产担保融资。该银行表示,由此形成的互通网络有利于资产证券化和交易机会,融资可以贯穿整条供应链,触及次级供应商,甚至可能延伸更广。

工业企业+大型银行生态系统

包括机车制造企业国内/外领先银行在内的11家工业企业,包括国内某机车制造公司和某国有航天技术公司,与两家国有银行、六家地方国有企业、四家民营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了一个贸易融资平台。从此CSCC网站数据科技了解到,该平台汇聚了900家核心企业,接近35,000个多层价值链参与组织,20多个国家和地方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到2019年,其累计交易额约2400亿人民币。

这一平台上业务模式多样,有融资、客户经纪服务,以及帮助银行搭建或白标平台的IT解决方案,还提供订单发票对账,文件管理等服务。平台上的公司以一系列资产做担保,参与价值链T+0当日融资。

市集生态系统

市集模型促成银行与其他领域对象合作,发展新型的伙伴关系,实现扩张(见图4)。某家地方银行与其他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理公司、核心企业共同建设的平台,使该地区内外的参与者都能享受到贸易融资、资产交易、支付,以及增值服务。该银行受益于与保理公司的合作,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盟。根据设计,平台上的这些关系是互利的:银行获得优质信贷资产,保理公司找到新的业务,而企业则有了更多的融资选择。

其接下来的计划是扩展平台,增加银行间信息共享,包括交换录入新客户和了解客户(KYC)的数据。在此期间,银行改变了自己的客户对接和IT系统,并成立了一个数字创新车库,汇聚了商务、IT、运营等各支团队。

监管方+多家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生态系统

国内某大型银行,某英国领先银行,某大型汽车公司,和国内某领先保险企业,一起打造了中国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见图5),其利益相关者包括两家中国四大银行,以及国内某领先银行。该项目的目的是帮助参与者及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和物流、海关、税务咨询等多种服务,并拟将实现更低利率和更快贷款审批——与之前的数周相比,仅需20分钟。订单、物流、交易数据存储在区块链账本中,这一账本在2018年9月推出并进行了测试。该平台也会与物联网相通,实现合同自动履行。

生态系统因相比传统平台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业务模式,以及技术应用,而成为供应链融资的变革者。其规模和多样性为借方、贷方、相邻服务提供商引生出巨大机遇(见图6)


国外银行-走在创新路上

欧盟支付服务指令(PSD2)和英国的开放银行计划之类的监管措施为生态系统的培育提供了富有成效的介质。这两项监管举措都旨在通过API向第三方开放银行数据库。参与者很可能受益于共享数据,从而获得更广的客户对接,更多的接触点,和打造更好的客户体验的机会。美国的银行也在摸索中,例如某美国领先银行通过其一体化平台发布了司库和交易解决方案API。这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客户实现即时支付,获得实时的外汇、账户动态、直接借记、截止时间,以及支付等信息。

欧美市场的这些举措共同点在于银行都在寻求伙伴关系,期图帮自身实现创新、扩张、成本控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此时,三种别具一格的新型生态体系正脱颖而出:

  • 投资、并购金融科技公司。大型银行通过投资金融科技公司,获得新的技术,开发用例。几乎所有的大银行都已经以某种形式这样做了。举例而言:国外某领先银行为2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注资,其中有些公司已融入其自身业务。国内某国家银行投行业务部与香港金融科技公司结伴,开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解决方案。
  • 银行即服务平台BaaP(开放银行API)。欧美多家领先银行正利用API向第三方开放数据和服务。以欧洲某领先银行为例,它允许第三方获得市场标准格式的企业用户账户余额和交易数据。美国某大型银行已经处理了数百万关于发起付款和数据问询的API调用。API使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组织、客户无缝聚合,实现能力集成,跨生态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未来的公司银行业务特点也许是藉由API和客户、银行、第三方供应商搭建的平台,形成生态圈式的互动。未来API用例可能集中于贸易融资、跨境支付、交易监控,企业贷款(譬如银团贷款和信用评分)。
  • 战略联盟。银行着力打造正式或非正式合作伙伴关系,共享知识和最佳实践。举例而言,某西欧领先银行与全球40多个国家的银行、非政府组织,科研单位建立联盟,力图扩展其在农业领域的网络版图。


接下来?

银行业的高管们十分明了,他们一方面需要面对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为伴随周期性下行出现的风险边际的上涨做好应对准备。银行业正在努力变得更加精益、稳健,许多大银行谋求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和扩展自己的服务。虽然如此,目前只有寥寥数家制定了推进创新、助力生态系统发展的综合战略。

生态系统帮助公司银行开疆拓土、发展新客群,推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克服单独个体固有的能力局限。仅中国的应收账款贸易融资这一市场,近年来就以年10%的速度飞速增长,规模已经超过14万亿人民币(见图7)。

高管们考虑如何为自己的企业定位时,首先要审视自己的实际市场地位、优先事项、目标水平。在此过程中,还是有几条通用铁律可用以指引决策选择的。比如说,大型银行可以借助自己的资源,加码投资金融科技公司,自建生态。区域银行通常受限更多,但同业、客户、合作伙伴间的紧密合作也会令其格外受益。

这样做之后,对更多的客户、更丰富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之类的规模成绩的期待方为合理。但道路是复杂的,成功需要坚定的使命感,也需要强大的预算和技术资源的支持。

麦肯锡发现可从以下五处着手,帮助银行找到合适的道路:

  • 从顶层开始。CEO和董事会的全力支持至关重要。但支持不能仅限于高层的使命声明。高层决策者与生态系统计划领导者之间一定要不断交流。数据科学等是相对较新的领域,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举办讲座让管理者有机会提问,加强领悟,这样也许会有所助益。外聘专家也可以发挥作用,传授不同的技能,丰富生态系统理念。银行应将专业技术和业务流程知识及其在风险和监管方面的优势结合。最后,银行的数据战略必须与其业务目标和核心运营保持一致,这样新主张才能激发全组织的兴趣。
  • 确定自己的角色。银行必须决定该如何入局。对某些银行来说,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率先集成各种要素,掌控进入权限不失为合理之举。相对应地,银行也可以加入现成的生态体系,这样能更快获得规模成效,对接新产业和业务。某美国头部银行已经投资数十亿美元与几百家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涉足线上经纪、支付供应商、市集借贷公司等。银行的角色必须与其战略定位、产品重点、市场保持一致。
  • 携手共赢。成功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位成员都受益于其他成员的参与。银行必须树立多方共赢的价值主张,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伙伴的时候,领导者们可以考虑那些变化迅速、具备新价值源泉,或者其客户基本盘有重要意义的行业。高管们还可思忖一下如何利用现有的数据让自家和他方得利,以及这样做对内部职责、运营模型、业务目标会有怎样的影响。
  • 设定用例。银行的高管们必须尽早识别能为自己银行和客户解锁最多价值的领域。在有些地区可能是贸易融资,在其他地区也许是企业借贷或者数据驱动应用。在中国,刚刚出现就发展强劲的生态系统都是贸易融资平台,集聚了工业企业、国家和地方提供明确的激励。每一家参与的企业都应有所贡献。再筛选合作行、金融机构。而贸易融资、跨境支付、包括反洗钱和KYC在内的交易监控、企业借贷这些领域里,也开始有潜在API用例涌现。
  • 做好IT和数据铺垫。数字平台和数据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血液,是交叉授粉、产生新洞察、实现更精准定价,以及提供创新服务的原动力。数据多元化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部分是依赖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的。它能够推动服务定制化,为整个生态系统创造更多价值。比如说,一家运输公司的信息能帮助银行推销贸易融资和外汇服务。更深刻的数据洞察能够在企业、人群、各种关系中挖掘到从前未察觉的关联。更广范围的数据可以支持数据分析驱动的场景规划,帮助银行了解如何发展生态系统、数据用在哪里能够增添价值等等。当然,银行不会愿意分享全部信息,因此必须建立相关政策规定哪些部分要保持私密。同样,银行还要确保合作伙伴在转化或丰富自己的专有信息之后,会与自己共享成果。银行要自问:数据管理是否存在某种最终目标状态,能否驱动价值创造?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遍地开花的云数据库,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的AI应用,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在内的科技越来越多地帮助银行获得新的洞见。银行必须愿意审视数据和应用架构,推动外部互联,在API方面投入建设新能力。

公司银行往往是极其复杂的金融服务的专业提供商,因此也受到保护,得以相对置身于在零售业务中日渐崛起的巨大生态系统之外。但是,如果银行高管认为公司业务真的可以独善其身,那就错了。在中国,公司银行已经开始以多种模式加入生态系统。而大型的欧美银行主要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的伙伴关系,以及对开放银行的尝试,参与其中。

这些入局者很清楚,在疾速向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世界里,合力共谋终究好过单打独斗。生态系统推动扩张、创新、数据共享,解锁新的业务机遇。区域银行尤其可以受益于基本盘的延伸和规模的扩大。就诸多潜在可能性以及产生群聚效应的机会而言,生态系统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十年里颠覆公司银行业务的主要威胁。如果银行意欲把握潮流,顺势有为,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1】 这里所说的公司银行业务是多种金融机构为营收在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及其子公司,及参与生态系统的类似企业提供的银行服务。

作者:
Akash Lal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孟买分公司;
Daniele Chiarella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伦敦分公司;
韩峰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深圳分公司;
Giulio Romanelli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悉尼分公司;
Markus Röhrig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慕尼黑分公司;
郑文才是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常驻北京分公司;
刘星是麦肯锡顾问,常驻北京分公司。

本文选自麦肯锡 中国银行业CEO季刊《数字化时代的公司银行——破茧成蝶,制胜转型下半场》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