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大家谈:李清昊对话鼎信长城陈丹
01 李清昊:过去三年,对于财富管理行业来说是特别困难的三年,对于这三年您有哪些感悟?作为鼎信和鼎诺的管理层,能否谈谈,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来成立一个财富管理机构,你们是如何考虑和规划这三年的战略?
陈丹:确实过去这三年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的挑战和压力是很大的,这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
从鼎信长城布局财富管理这个行业来讲,是出于几个理性的思考:
第一,财富管理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即使在今年这种疫情叠加的压力之下,财富管理行业是一个最弱周期的行业。经济好的时候,人们需要这个行业去做投资和理财,经济不好的时候更需要这个行业去进行资产保值增值的规划。
第二,我们有经营一家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具备的条件、质素和能力。财富管理的本质是资产管理,给高净值人群做财富配置,需要很强的投资能力、资管能力以及配套的资源。
02 李清昊:从一个财富管理机构投资的视角来看,基于地产做财富管理或者说以地产为底层资产,过去在可能十年、二十年是对的,但未来十年、二十年就未必对。实际上,今天的财富管理行业分成两个派别,一个派别看好地产,另一个派别远离地产。您觉得在未来的5年、10年,甚至15年的时间周期里,中国以地产为底层资产的金融产品作为投资品类,它的特征是什么?
陈丹:目前来看房地产仍然是资产配置的主战场,追本溯源是由于房地产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化是在1998年启动的,之后进行了商品房住宅改革。
其实最近的3~5年通过与主流机构去做一些合作,主流机构的认知基本是达成一致,认为房地产是仍然值得去配置的一个资产。
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来看。从供给的角度,中国的土地财政仍然很难逾越。去年25.7万亿的财政收入里面,房地产的直接税收贡献为9.2~9.3万亿,约占总收入的30%。纳入国家统计口径公认的房地产行业,拉动了40~60个行业的增长。如果算上二手房交易的税费环节,那么其实房地产这一个行业对中国财政的贡献应该超过50%,所以现在我们仍然很难找到一个行业去取代房地产经济。
从需求端来讲,我们的城镇化进程略高于60%,而发达国家城镇化在80%~90%,根据现在每年1.2%的城镇化率,我们至少还有15~20年的平稳发展周期。
03 李清昊:在过去的三年里,你们有哪些团队建设的经验,招人的标准有哪些?
陈丹:团队建设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以我的经验可能有这么几层逻辑。
第一,对于公司价值和文化的认同。是否具有长线思维,而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否希望长期从事财富管理行业。
第二,专业和规范。财富管理的本质是资产管理,是非常需要阅历和经验积淀的行业。目前中国的从业者整体年龄偏轻,随着积累会是越来越成熟的一个行业。
04 李清昊:从现在团队的城市布局上,有哪些考虑呢?
陈丹:首先,布局最核心的城市,由于市场的量级决定了长远的发展态势。另外,我认为不要盲目地进行扩张,管理成本和各方面投入会增大,目前还是比较聚焦的状态,但是未来肯定还是需要再进一步发展。
05 李清昊:每一个企业家或者创始人眼中都有对于财富管理行业未来3年、5年发展的一个规划蓝图,然后再来设计自己做什么。所以,您认为未来3年、5年之后,财富管理会成为什么样子?未来三年战略上的重点关键词有哪些?
陈丹:我认为未来3年到5年,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和机构会面临一轮调整和规范化。
可能未来3年到5年,我们再讨论这个行业的时候,你可能看到从业者跟10年前会有一些变化,不断向好去发展这是一个主基调。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希望成为最值得托付的财富管理机构,所谓“值得托付”本质上是为投资人服务。
短期来讲,我认为有几件事情要做:
第一,丰富资产配置策略,满足高净值人群的综合配置需求。在策略丰富的前提下,做好底层的控制。
第二,在整个人力战略上精英化;产品资产配置战略上,聚焦发力,积极丰富;建立强大的中后台,来支撑前台的业务。
第三,兼具质量和规模,做好长远发展规划。
06 李清昊:有一些房地产行业从业者、地产商开始创立自己的财富管理机构,您作为这个跑道上的老手,您会给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提出哪些建议呢?
陈丹:首先,我觉得还是心态要放平稳,千万不要把财富管理当作一种募资的工具,这样的平台很难走得长远。
其次,要做在自己能力边界之内的事,过去出现了这些问题,往往是财富管理机构做了超出自己能力圈事情。从团队的设计、顶层架构的设计以及股东架构的设计安排进行合理规划。
最后,就是要有一个长线思维。
具备以上三个能力,才能够将财富管理做成一个长期的事业。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