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内循环之后,我们的财富何处安放?
“内循环”,火了。
2020年,全球如同被风暴席卷过境,脆弱不堪,中国战略环境恶化。在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大道至简。“内循环”意味着国家以后不再依赖外贸,而是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那么,现阶段提出的“内循环”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财富?
01. “内循环”的转变逻辑
首先,我们来看看外循环经济是如何产生的。
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之前,世界产业价值链的运行如同齿轮般纹丝合缝。世界产业链的分工循环是这样的:欧美等西方国家提供最先进的研发技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国家负责实物生产,原材料来自非洲/澳洲/拉美等地区,实物制成品通过海运/铁运/航运等方式再抵达全球各地……
每一个国家都在这条产业链上有不同的分工定位。每个国家/地区根据自身优势、负责生产商品链中的某个部件,之后再装成一个完整商品。
而今,这一高效的产业价值链条正面临断裂的风险,尤其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之下。
显然,中国“外循环”的路径遇到了麻烦,未来可能不太走得通了。
那么,我们就需要“内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内循环”本身并不是什么新概念。
梳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每当我们外部需求出现问题时,中国就会出现“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一类的说法。最近的一次就是在2008年-2009年金融海啸期间。
这本身没啥不大不了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什么经济发展模式,是一成不变的。
回到文章开头引用的那句话,请注意,是“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而不是只有一个“内循环”。当然,也要正确理解“循环”是什么意思,别只盯着个“内”字。
当海外市场受阻,我们自然就要想办法通过国内销售来过渡。一旦外部需求恢复,那么“内循环”也会被“外循环”取代。
02. 如何实现“内循环”?
所谓“内循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打通消费,扩大内需。
这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人们有钱花,二是敢花钱。
在之前的经济模式中,房子就是最大的消费,居民的债务率连年攀升,超过了50%,而这之中大部分都是房产带来的——其实老百姓手里有钱,只不过都在房产里。
为何深圳对房价上涨这么重视,为何南京海口房价还没涨就先打压,主要是房价上涨会影响经济内循环战略,不但不能涨,最好还要微跌,这样老百姓不用的房子拿着就不划算,卖了富余的房子就有钱投资和消费了。
当下需要降低居民的负债率,才能提升消费能力。所以在经济内循环的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看来,股市似乎比其他方面更受到青睐。
在7月初中国股市刚现牛市苗头时,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就表示“我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这句话的含金量站在这个全局背景下是不是另有一番味道?
在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股市走出长牛的战略意义主要有几点:
第一,提供老百姓投资的一个渠道,防止通货膨胀;
第二,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
第三,利用股市扶持国内企业做大做强;第四,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对冲低端产业外资外流的影响。
所以,未来一定是居民的资产由房地产向权益类资产转移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经济内循环。
03. 在大浪潮中把握投资机遇
从改革开放看起,我们经历了几个关键的节点:
1990年,大力建设上海浦东新区;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9年,“四万亿计划”,扩投资、搞基建。
可以看到,每隔10年左右,国家都会根据国内外形势,出台一个大的经济政策,为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下论调。
今年是”内循环”大战略的元年。作为个体,我们要意识到大变局的不可避免,在这一背景下:楼市中的投资机会将越来越稀缺,能力壁垒也越来越高——而同时,真正属于中国的权益时代有望正式开启。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要浪费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难得的机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