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ESG专题-正文

《第一财经2021年度ESG深度调研》发布(附报告预览)

作者:周艾琳

1970年代开始欧美市场发展出ESG投资,最近两年ESG责任投资开始在中国盛行,背后的推动因素众多——MSCI等国际指数纳入A股并进行ESG评级覆盖、全球交易所推动ESG强制信息披露、碳中和趋势等等。此前港交所ESG指引已经引入强制披露要求,A股的ESG指引也呼之欲出。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原本是ESG下的一个小议题,但近两年来,无论是公司CEO还是投资机构,都将气候变化列为单独的议题,MSCI给投资者提供的相关解决方案也已分为ESG和气候变化两部分。全球的碳中和趋势和中国的“30·60”目标加速了这一进程。众多国际知名资管巨头已经纷纷开始行动,承诺为投资组合“减排”。

值此之际,《第一财经2021年度ESG深度调研》重磅发布,助力机构和上市公司备战ESG信披、把握责任投资新风口。(文末附报告预览)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ESG投资是三维投资。传统两维空间下的投资讲究的是风险与回报,而ESG投资则引入了第三维——ESG影响力(ESG impact),它被各界认为是一种前沿的投资方式。但事实上,它在欧美已发展了快半个世纪,但被引入国内的确才几年。

回顾历史,投资理论经历了三步进化。1950年MPT (现代投组理论)开启了投资理论先河。MPT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完全理性的(full rationality),即我们做投资决策时绝不会有羊群效应,也不会有认知偏颇;第二个假设是我们的投资是在两度空间下维持的,即风险和回报。发展现代投资组合的大师全部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包括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尤金·法玛(Eugene Fama)等。

但金融学家逐渐发现,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即理性受限 (bounded rationality),因此就发展出行为金融学,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大师也都获得了诺奖,包括席勒(Robert Shiller)、塞勒(Richard Thaler)等。逐渐地金融学家还发现,投资者不再仅在意风险和回报,非常多的投资人,特别是机构投资人,希望透过资金去驱动社会进步,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资金是不是能够创造ESG影响力。也正是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逐渐从1970年代开始发展出ESG投资,所谓的第三维度就是ESG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邱慈观教授此前提及,实证研究表明,ESG投资没有明显的超额回报(alpha),如果ESG没有超额回报存在,为什么投资人要去做ESG投资?投资动机在哪里?事实上,动机就如上所述,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希望自己的资金具有ESG影响力,并用金融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合规、信披充分、治理规范、具有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这些企业将在资本的支持下茁壮成长,这将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要进行ESG投资就一定要有真实的数据,数据来源始终是巨大的挑战。除了投资回报数据外,部分投资人很难拿出真正的“影响力绩效”数据,更不乏机构或企业仅是宣传金融商品的ESG理念,即“用ESG三个字来装点门面”(ESG washing)。

因此,未来上市公司如何去进行ESG信披将成为关键,尤其是公司对于自身所处行业的ESG“关键议题”的信披就更为重要。通过对公司的ESG分析以及与公司进行ESG沟通,机构也可以从一个更立体的维度深入地了解一家公司的全貌。

未来,我们需要监管机构、交易所、上市公司、资管机构、评级机构、咨询机构等多方共同协作,完善中国的ESG生态。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须以个人之投资目标及可承担风险水平作出独立评估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