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提前谋划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财富管理需求
——————“与国际财富管理市场先进实践相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形成较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巨大。”9月12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的第四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新格局下财富管理之路”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发表主题演讲表示,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我国实际,为实现财富效用最大化,财富管理市场要聚焦三大使命。
使命一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一要提前谋划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财富管理需求,二要关注规模不断扩大的长尾客户群体,三要深挖高净值客户需求。
使命二是服务社会全面转型。一方面,践行ESG投资理念,这将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资管行业服务社会转型也符合自身利益。新冠疫情也让更多人意识到,负责任的社会形象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主动支持绿色发展正成为金融业的自觉选择。
使命三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财富管理是引导居民资金、社会资本流入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势必释放出巨大的资金需求。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产品需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发挥资源禀赋特点,引导财富资金通过债权、股权、信贷等流向重点领域,合理匹配资金端的风险偏好和资产端的配置需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部门,财富的积累分享的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无论从经济社会的外部环境还是资管行业的自身发展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尚福林强调,面对新格局下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应对。”——————
新格局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大有作为
文 | 尚福林
青岛是2014年获批的全国首个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7年来,青岛在财富管理机构引进、产品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尝试,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基金销售公司,山东首家法人期货公司、法人公募基金,光大等3家理财子公司陆续落户,所积累的经验对构建中国特色财富管理体系很有借鉴意义。借此机会,我想就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机遇与使命,谈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新形势下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前景广阔
无论从经济社会的外部环境还是资管行业的自身发展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正在加快财富积累,激活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
从财富总量上看,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国的社会财富,特别是居民财富在过去20年里快速增长。社科院的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末中国社会净财富达到675.5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财富占比达76%。近20年社会净财富复合增长率16.2%,高于名义GDP的复合增速[1]。
国外研究机构也给出了相似结论。瑞信集团发布的《2020年全球财富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财富达418.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家庭财富达到78万亿美元,是本世纪初的21倍。未来全球四分之一的增量财富将来自中国。
从财富结构上看,房地产目前仍在居民资产配置中占据主要位置(房地产价格上涨因素也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市场价值上升)。由于房地产投资对金融资产有挤出效应,2020年中国的金融资产占比大约是44.2%,与西方一些发达经济体相比,金融资产占比偏低。然而和自身相比,近年来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一直在稳步提高(2000年金融资产占比仅有36.4%)[2]。随着“房住不炒”政策执行到位,居民财富结构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态势将更加明显。
从财富管理需求上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结构变化,需求会更加旺盛多元,除了传统的保值增值外,也提出了子女教育、老年康养、财富传承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随着对风险的理解不断加深,价值投资理念逐渐养成,居民也不再满足于储蓄方式,寻求专业资产管理服务的意愿更加强烈。
2021年6月末,理财投资者的数量达到6137万个,同比增长137.7%,99%为个人投资者[3]。资管机构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居民储蓄增速放缓、在银行负债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在储蓄向投资转变的过程中,资管行业扮演了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财富管理的市场环境得到净化,资管行业呈现多点开花、百花齐放局面。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行业逐步得到规范,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作为财富管理的主要参与者,资管行业2020年整体规模达到120万亿元,超过《资管新规》前水平。从规模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从单一品种转向多元化配置,不同类型资管机构的特点更加鲜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是理财市场平稳发展。整体存续规模达25.8万亿元,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提升,存量资产处置有序推进。理财子公司已成为理财市场最大的机构类型,产品存续规模占理财市场的38.8%。信托业回归本源。
二是券商资管发展势头良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机构增量资金有序进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3万亿元,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迅猛。私募、期货也都参与到了财富管理市场之中。在通道业务大幅压缩退出后,券商机构着力提升专业化投研能力,开展了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等尝试。
三是保险资管行业竞争力逐步提升。通过集中长期稳定资金,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贡献了重要力量。2020年规模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为近5年来最高。随着养老金顶层改革提速,围绕加快第三支柱发展,以个人养老为目的的资产配置还将为保险资管带来新的机遇。
二、深刻认识新格局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使命
与国际财富管理市场先进实践相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形成较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巨大。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我国实际,我认为要实现财富效用最大化,财富管理市场要聚焦三大使命。
使命一: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居民家庭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既能提高家庭福利,也有助于经济增长。针对不同群体特征,做大社会财富“蛋糕”。这方面,财富管理行业大有作为。
一是提前谋划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财富管理需求。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9亿人,占比达13.5%,正在加速进入老龄社会。居民养老意识提高,第三支柱建设加快,将带动非常可观的资源供给。需要市场提供真正具备长期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通过财富管理规划,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实现跨期配置和保值增值。
二是关注规模不断扩大的长尾客户群体。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目标的实现,未来5到15年还将产生一大批新兴客户群体。通过科技手段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降本增效,财富管理将能以更有效和可负担的成本惠及更广大的长尾客户。
三是深挖高净值客户需求。高净值客户在大财富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群体。多家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和最近披露的中报显示,私人银行客户数及资产管理规模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据市场机构分析,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数量达262万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近90万亿元,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 数据来源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从私人银行业务近年来的发展看,高净值客户的服务定制化、配置差异化、策略多元化对财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使命二:服务社会全面转型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当前各方关注的热点,绿色低碳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不仅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会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生产方式。
一方面,践行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投资理念,将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支撑。ESG投资已是全球资管机构的普遍实践。参与塑造和完善ESG投资体系,是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资管行业服务社会转型也符合自身利益。特别是这次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负责任的社会形象,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主动支持绿色发展正成为金融业自觉选择。虽然短期看可能会受到环保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盈利性未必具有优势。然而这种责任投资不等同于低回报投资。有研究表明,责任投资的指标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性。将环保社会责任等指标纳入投资决策,最终将会获得更安全的长期收益。
使命三: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富管理是引导居民资金、社会资本流入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一方面,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势必释放出巨大的资金需求。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产品需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发挥资源禀赋特点,引导财富资金通过债权、股权、信贷等流向重点领域,合理匹配资金端的风险偏好和资产端的配置需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部门,财富的积累分享的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红利。脱离了实体经济,财富管理不可持续,更容易引发风险。比如,资管新规出台前,暴露出的脱实向虚、层层嵌套等问题,最终反而会抬高整个社会成本,影响经济发展大局。
总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巨大、前景广阔,面对新格局下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应对。
数据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制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数据
2. 瑞信集团《2020年全球财富报告》
3.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