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银行业-正文

银行面临四面楚歌的竞争环境

银行不仅在与庞大的、强有力的影子银行体系竞争,同时还面临着来自硅谷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巨头的广泛竞争。这些竞争对手就在这里,不会离开。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数字平台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这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结果是,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弱。
文/杰米·戴蒙 摩根大通董事会主席兼CEO
译/吴卫军 德勤中国副主席
公众号/吴卫军会计师

为准确评估银行面临的竞争格局,我们需要客观评价银行应对当前竞争和未来竞争演变的优势和劣势。

银行具有强大的优势,如他的品牌、规模经济、盈利以及深植客户和社区的关系。不过,包括银行在内的许多公司都有自身的不足——通常是官僚主义、自满以及缺乏强烈的竞争精神造成的。银行也有其他缺点,这些缺点是在银行成功的道路上滋生的,需要将僵化的“现存系统”转移至云端,以保持银行的竞争力。此外,银行还需要应对广泛的监管要求,这会阻碍新的竞争或为现有的或正在形成的竞争对手创造机会。银行同时面临着来自同业和外部多方的激烈竞争。

银行不仅在与庞大的、强有力的影子银行体系竞争,同时还面临着来自硅谷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谷歌和沃尔玛)的广泛竞争。这些竞争对手就在这里,不会离开。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数字平台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这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结果是,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弱。

我完全赞同公开竞争,并且许多竞争都有利于美国的发展。打造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的必要条件,以及美国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拥有一个强大且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资本的有序配置以及不断为资本寻求新的机会(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智慧流动的必然结果是人才的自由流动,这最终可能更为重要)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从监管体系、法治到交易所、风险资本、私募股权资本、银行和影子银行,美国拥有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随着金融体系不断变化,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明白,维持金融体系的活力、安全和稳健至关重要,这也包括维护相对公平和平衡的竞争环境。

虽然我始终相信摩根大通能够继续发展,为股东带来良好的回报,但竞争将是激烈的,我们必须变得更快,更有创造力。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弱

图片

(资料来源:辉盛、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美联储Z.1数据、美联储H.8数据、普瑞奇和美联储经济数据。注:①截至2020年资产规模超过50亿美元的银行。②美联储H.8数据。③截至2020年末资产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美国的银行。④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2012年的数值为基准计算,季报数,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年化率(SAAR)。⑤美联储的金融账户Z.1数据,由下述分类的金融资产总额组成,具体包括共同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封闭式基金以及经纪人、交易商和资金提供方。⑥数据来自Preqin;2000年数据不包括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2020年数据由第三季度公开数据折合为年度数据推算得出。⑦代表市值;2010年数据不包括Facebook的市值。⑧代表市值;私人公司使用其最新估值。⑨NA表示不适用;NM表示不重大)

从表1可以看出,相较于影子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以及整个市场,美国的银行(及欧洲的银行)的多项指标在规模上已经变小了很多。

无论是从10年或是20年的数据来观察,与美国的金融市场和大多数影子银行的规模相比,美国的银行规模已经变小了很多。同时,支付公司与科技公司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大型科技公司的巨大规模也把银行比下去了。顺便说一句,资本规则,包括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的资本规则,本应反映经济规模扩大和银行规模相对缩小的事实,不过这种情况在美国并没有发生。

一些监管机构会基于表1数据,认为风险已经从银行体系中移出,这是监管想要的并且这显然会使银行更安全。这或许是真实的,但无论在经济繁荣时期还是萧条时期,银行一直都是可靠的、始终如一的低成本信贷提供方,而表1中的许多其他信贷提供方却不完全这样做。更为重要的是,在控制良好、监管严格、资本充足的银行开展交易总比无奈去影子银行开展交易的风险要低。

影子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需要公平竞争的监管制度

图片

表2显示了银行与非银行或金融科技公司之间可能存在的监管差异,不同类型的公司所遵照的法律与监管条例可能不同。在有些情况下,这类监管差异可能完全合情合理,但这并不适用全部情形。

制作这份清单时,我知道会被指责为对银行监管的不满,但我仅是为股东呈现事实,协助他们评估未来的竞争格局。

很明显,越来越多的银行产品如支付和某些形式的存款等正在脱离银行体系;同时,多种形式的贷款包括抵押贷款、学生贷款、杠杆贷款、消费贷款和非信用卡消费贷款正在淡出银行体系。在消费者账户中新型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份额正在增加——这些账户实质上在持有类现金存款。此外,在商户结算、借记或其他支付系统中,支付业务也正在脱离银行体系。

我们相信,这些新的竞争对手在缓解客户痛点和提供友好易用的数字平台方面做得极为细致。但影子银行增长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相比于银行体系,这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受银行的监管规则限制。虽然其中一些规则可能是其制定者有意为之,但有时我们在调整监管规则时,风险被无意转移了。

我们应该清楚,风险的总体数量可能没有改变,他们只是被转移到了一个监管相对宽松的环境里,而且新的风险也会随之产生。虽然目前尚不清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的增长是否已达到系统性风险的程度,但这一趋势正在加速,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密切监控。

还有几点需要进一步说明。对资本的要求应该是由市场而不是监管机构决定。如果对一个实体的资本要求远高于另一个实体,那么其经营活动就会发生转移。

讽刺的是,由于标准化的资本要求和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并不能识别信用风险的严峻程度,因此,银行有一种特有的动机去持有高风险信贷而非低风险信贷。所有的公司都存在操作风险,并且大多数公司都通过盈利来吸收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但银行被要求持有巨额的资本金来抵御这项风险(这里我们不是在讨论操作风险是否存在的话题)。根据《杜宾修正案》(Durbin Amendment),如果银行客户的活期存款账户金额较低且一年的借记卡总支出为2万美元,那么银行每年只可以收取120美元的借记卡费用,而小型银行或非银行机构则可以收取240美元。这种差异可能会决定银行是否能够在某些细分客群中竞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做得很好,但是对于顾客来说,他们的服务可能并不便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不只是私人信贷在向私有市场转移,一些公司也在由公开市场向私有市场转移。近20年来,美国上市公司的数量急剧下降,而与之相反,私营公司的数量则出现了大幅增长。美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从1997年的峰值8000家减少至现在的6000家,如果不包括投资基金与信托公司等非经营性公司,上市公司数量的下降幅度甚至更大。

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其原因较为复杂,可能包括下列因素:繁重的报告要求、高昂的诉讼费用、年度股东大会的重点被“绑架”去讨论那些多数股东认为是次要的或不适合公司的行为事项、花费不薄的监管成本、薪酬制度缺乏灵活性以及不断升温的公众监督。我们有责任弄清楚为什么那么多公司和资本从透明的公开市场,转移到了透明度较低的私有市场,这是否符合国家的长期利益。

我们需要竞争,因为竞争会使银行业变得更好,我们也需要通过对公平竞争的监管来管理新型风险,以确保整个行业的安全和稳健。

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数字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经营方式

新技术在当今世界的非凡重要性再怎样强调也不为过。今天,所有技术都具有云计算特征,这意味着应用程序与相关数据可以在云上运行。这带来了许多非凡的优势,但我想与大家着重分享的是直接访问数据的能力以及具备无限计算能力的机器学习功能。

实际上,在云平台上,我们可以访问数百个数据库信息并在瞬间部署机器学习——这是大型机、老系统和旧数据库无法实现的。从传统的老世界到新的云世界,不仅需要重构应用程序,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进行数据平台化,以便及时访问和获取相关数据。数据可用性(银行拥有大量数据)使数据极具价值,并且实现了数字化访问和获取。所有这些都费时费力,但我们必须这么做。

摩根大通目前已经在欺诈和风险、营销、预测、创意策划、运营、交易和其他领域广泛部署了人工智能,效果显著,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们在对员工进行机器学习方面的培训,但速度还需要更快。

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科技巨头就在这里——这是一个大时代!

世界各地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建立数字化与实体银行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贷款到支付系统再到投资,他们在开发易用、直观、快捷和智能产品方面做到了极致。对此,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年,但如今竞争无处不在。金融科技公司在融合社交媒体、敏捷应用数据并快速与其他平台(通常没有类似实体银行的劣势)进行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将帮助他们赢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更为重要的是,大型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谷歌以及沃尔玛——是的,现在我们要把沃尔玛包括进来),他们拥有无处不在的平台和无穷无尽的数据。这是他们的巨大优势,这些巨头会把支付系统嵌入他们的生态系统,创建一个可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有些公司或许还会创建专属的“白标银行”合作关系,还有一些公司可能会直接使用不同的银行业牌照来实现他们的野心。

尽管大型科技公司的这些实力十分强大,但他们也有他们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可能会拖累他们的发展速度。

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全球监管环境正在升温,未来大型科技公司将不得不面对银行曾面临的监管检查,包括数据隐私和使用、数字产品如何纳税、反垄断和反竞争问题(如在平台上偏袒自己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如何对产品进行定价,如何管控对平台的进入权等重大问题。

此外,大型科技公司将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不仅来自摩根大通,也来自他们彼此之间。这种竞争远不止与银行业展开的竞争,目前大型科技公司之间正在广告、商业、搜索和社交领域展开竞争。

摩根大通正在积极准备不断适应新挑战

尽管竞争将会非常激烈,摩根大通已经做好了迎战未来的准备。我们睁大眼睛,提高警觉,竞争格局之巨变正在加速发生。我们拥有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庞大的现有客户基础、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堡垒式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深受客户信赖的品牌。此外,还拥有大量数据,我们要尽快部署应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以便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

我们需要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易用性,降低复杂度,使他们成为摩根大通的巨大优势。我们还需要在保护现有市场的同时,以更快、更大胆的步伐开拓新市场。虽然有时那些新市场看起来很小,或者他们对于我们的客群看起来似乎不太关键,但等我们意识到他们的规模或重要性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

虽然我们会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包括监管者对产品和服务以及对跨平台竞争应该如何规范的态度,但并不会对其过度依赖,我们要自我革新。因此,我们将用竞争对手对待我们的方法去竞争,去适当调整战略。

我们使用资本最多和最佳方式是扩大业务,我们更愿意采取有胜算的并购行动而不是回购股票。由于监管资本要求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有时回购股票可能仍是最佳选择。不过,收购仍在我们未来的计划中,而金融科技是可投领域,包括支付、资产管理、数据以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将继续竭尽全力,使摩根大通不断获得成功。我们有信心能够做到这一点。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11期。(本文节选自德勤中国副主席吴卫军编译的《银行管理要义——杰米·戴蒙致股东信函内容录》一书)

– END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