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理财行为洞察报告》| 理财魔方发布
伴随着国家“住房不炒”的配套政策出台,房产投资的增速放缓,房产作为财富积累的工具时代,已逐渐落幕。另外,结构性存款压降、限制异地存款、整治互联网存款定期存款……存款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
“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成为重点方向,证监会还重点强调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等。未来十年,配置金融资产才或将是最好的财富积累方式,我们将迈入一个全民财富管理的新时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权益类基金总规模为8.63万亿元,已经逼近9万亿大关,这一数据是2019年初规模3.95倍,在公募基金中规模占比达到33.77%,同期也上升了17个百分点。
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居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伴随财富管理理念的持续推广,权益类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并且,居民储蓄逐步向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转化。在这轮居民理财方式和资产结构演变过程中,居民是如何投资理财的?理财行为呈现哪些趋势?哪些地方最“会”理财? 盈利比率是怎样?理财魔方围绕居民理财画像、理财特征、理财行为趋势等核心议题进行探索,推出本期报告。
理财魔方自2014年成立之初,就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为用户和机构提供风险控制和个性化的标准化资产管理服务,是国内最早深耕于智能投顾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理财魔方注册用户超百万,累计公募基金销售规模超过300亿元。理财魔方《居民理财行为洞察报告》调研用户是较为精准的金融产品投资人群,这为我们此次调研分析提供了较为丰富有效的样本数据。
通过调研,理财魔方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 从区域理财人群规模增速来看,理财魔方调查数据显示,贵州以33%的投资者人数增速领跑全国。
- 甘肃地区投资者的盈利比率达99%,居全国之首。
- 安徽投资者平均年龄最低,年轻投资者向新一线迁徙趋势明显。
- 投资者配置权益类资产占比超八成,近六成中年人都配置过重疾险等保险产品。
- 从增加金融产品配置比重来看,理财魔方调查发现,权益类产品配置增加超六成,居民财富正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
- 宏观环境是影响受访者投资决策最主要的因素,占比为92%。62.95%的受访者做投资决定会被自身账户持仓盈亏影响,40.9%的受访者则会被市场情绪引导。
- 从金融产品配置投入金额占据总收入比重来看,超1/4居民愿意拿出七成收入理财投资,近三成愿意拿出一半资产去购买权益类产品。
- 止损点的设置,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基金投资风险。理财魔方调查发现,面对亏损,超三成基金投资者会放着一直不动,超两成在亏10~20个点时会止损。
一、投资者画像:贵州以38.33%的投资者人数增速领跑全国,甘肃的投资者最“会”理财
在理财打破刚兑+地产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居民开始寻求新的资产配置途径,对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基金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从区域理财人群规模增速来看,理财魔方调查数据显示,贵州以38.33%的投资者人数增速领跑全国,海南理财人群增速为35.5%,再者为甘肃,增速达31.32%。这也说明,越来越多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开始参与理财投资。
伴随着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理财对大众生活的渗透性正逐步增强。各地居民理财投资的盈利比率在地域分布上又呈现哪些特点?从理财盈利比率来看,理财魔方调查发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投资者盈利比率普遍较高,甘肃地区投资者的盈利比率达95.99%,居全国之首。
传统金融服务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及速度较晚,普及范围较小,且选择相对较少,新型科技金融理财平台较能快速渗透这些区域,被大众投资者认可接受。他们对平台的依赖度和信任度更高,相信平台的投资理财策略能帮助自己提升投资盈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在理财市场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更为慢节奏,投资者心态更为平和,风险偏好也更低,有更高概率提升盈利比率。
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的女性也开始更多的参与和掌控家里的财富决策权,参与家庭的投资。理财魔方调查数据显示,女性在统筹家庭消费支出的同时,也开始看重家庭理财资产的配置,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渐提高,以川渝地区最为显著,女性主导财富管理投资的数值均高于男性,与当地女性地位密不可分。反之,山东地区则大都是男性主导家庭财政大权,男性主导占比为58.35%。
二、投资者金融产品配置:近三成愿意拿出一半收入配置权益类资产
随着投资者对理财的认识不断成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念深入这代人的心。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使理财渠道和品种变得丰富,投资者能接触到更多金融产品。此外,随着理财经验的积累以及经历多轮市场“牛熊更替”,投资者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理财偏好也有更多考量。
从金融产品配置投入金额占据总收入比重来看,理财魔方调查数据显示,近30%的受访者愿意拿出总收入的30%-50%去购买股票和混合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占比最集中,25.32%的受访者愿意拿出总收入的50%~70%用于理财投资,超20%的受访者愿意拿出10%~30%的资金去投资各类金融产品。
近20年以来,我国居民资产配置长期集中于房地产和银行存款,资本市场参与程度非常有限。当前宏观环境正从房地产周期切换至资本市场周期,资本市场发展红利衍生了财富升值效应,配置金融资产是大势所趋,居民财富正快速向资本市场转移。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国境内公募基金机构管理资产25.32万亿元,较前年同期增长78%,公募基金业务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是主体。从增加金融产品配置比重来看,理财魔方调查发现,权益类产品配置增加超六成。同时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我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投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在供给和需求两端的调整下,权益类资产在居民大类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不断提升。
三、投资者行为与心理特征:超六成被持仓盈亏影响交易决策,超两成在亏10~20个点时采取止损策略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投资者都有着自己的选股选基方法和交易决策逻辑,而且影响因素多样。理财魔方调查数据显示,宏观环境是影响受访者投资决策最主要的因素,占比为66.92%。62.95%的受访者做投资决定会被自身账户持仓盈亏影响,40.9%的受访者则会被市场情绪引导。可见,投资者更容易被决定大方向的宏观环境影响。
投资风险在金融活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风险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但也正是因为有风险,要求投资者在做交易的时候要考虑好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出现了是否能化解,自身财务水平是否能承受这样的风险。理财魔方调查发现,近50%受访者对“风险”一词的直觉是“机会”,超20%受访者对“风险”的第一感知是“损失”,还有2.63%的受访者对”风险“无感。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基金止盈点的设置考验着每个投资者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认识。理财魔方调查数据显示,26.95%的受访者在基金持仓浮盈20%~30%时会设置止盈点,占比最为集中。另外,23.8%的受访者在基金持仓浮盈10%~20%时设置止盈点,还有17.91%的受访者会把持仓基金一直放着不动,长期持有。
俗话常说,“投资是认知能力的变现”,没有足够的认知,靠运气赚来的钱,也可能会凭实力亏掉。止损点的设置,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基金投资风险。理财魔方调查发现,21.12%的受访者在基金持仓浮亏10~20%时会采取止损策略,16.86%的受访者在基金持仓浮亏20~30%时才会设置止损点,而33.26%的受访者面对亏损时则会一直放着不动。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投资者正确认识资产配置和止损之间的关系,对自身风险意识、资金管控、资金投入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居民财富持续增长,财富配置需求日趋多元化,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居民理财需求释放驱动。而在理财打破刚兑+地产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居民对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基金的接受度逐步提高。理财魔方认为,应同步推动买方投顾服务的大量开展,以及要逐步推动公募基金市场由散户向机构化迁移的过程。针对这个过程,普通投资者首先需要借助良好的理财教育或者投资者教育体系,其次需要普惠于广大投资者的买方投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