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私人银行银行业-正文

私人银行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优势

中央将“共同富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领,其中提到“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公益慈善作为实现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第三次分配一方面能够有效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改善我国收入和分配格局;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助推形成先富帮后富的社会氛围。

高净值人群是我国先富群体的代表。根据招商银行测算,2021年我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总数为262万人,拥有的总财富达到84万亿元。广大的高净值人群能否自愿、自觉、自主参与公益慈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推进第三次分配的力度与效果。私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高净值人群,是距离先富群体最近的金融机构之一,具有推动高净值人群践行第三次分配的先天优势。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包含财富管理、资产配置、代际传承、下一代教育、公益慈善等在内的服务,对客户的家庭情况、家风理念和传承目标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具备助力客户启发慈善理念、规划慈善战略、设立慈善主体、执行慈善方案的专业能力。除帮助客户践行第三次分配外,私人银行也在加大自身投入力度,不断探索更具创新、更有效率的公益慈善实践方式,以彰显自身社会责任,树立更积极、主动、负责任的社会形象。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私人银行助力第三次分配的前沿实践,中国银行业协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私人银行课题组针对五家资产管理规模较大的领军国内外私人银行进行了公益慈善专题调研,旨在为私人银行践行第三次分配提供经验与范例。为行文方便,本文将五个案例按照私人银行A、B、C、D、E进行编码。

私人银行推动高净值人群参与第三次分配

私人银行是具备专业运营、资源整合及综合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在引导客户产生慈善兴趣、专业协助规划慈善事业方面具备优势。随着慈善税收政策完善和慈善领域行业规制的推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持续提高。自2016年《慈善法》颁布以来,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公益慈善逐渐成为私人银行业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客户提供公益慈善领域的专业服务,既是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私人银行的社会责任担当。

01 启发客户慈善意识,开启捐赠心门

公益慈善,观念先行。私人银行推动高净值人群参与第三次分配的首要任务是启发客户思考公益慈善活动的社会意义,在搭建代际传承架构时即引入公益慈善规划。

私人银行A通过长期、定期的公益活动体验和慈善知识分享引导客户关注公益慈善,如举办帮助自闭症儿童、建设乡村、保护环境等特定主题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公益慈善,给客户带来切实的参与体验和认知升级。截至2021年末,该行累计举办逾40场慈善论坛及嘉宾分享活动、逾40场客户慈善体验活动。通过链接全国多家慈善智库和公益慈善基金会,私人银行A为客户搭建了与多家专业慈善机构之间交流及合作的桥梁,帮助客户快速进入慈善圈、发现个人志趣、探索慈善理念、筛选慈善伙伴并形成长期慈善规划。

02 担任慈善顾问,设计架构,落地项目

参与公益慈善能够助力实现价值观传承,增强家族凝聚力,提升家族成员幸福感。要想真正实现善心善用,高净值客户须充分尊重公益慈善的科学规律,掌握相关政策及法律,投入相当的精力、人力、财力。在规划层面,私人银行可以在明晰慈善愿景、目标、投入计划的基础上,帮助客户设计捐赠战略,确定慈善架构。在执行层面,私人银行可以基于自身的投资管理与资产配置能力对慈善资金进行托管和管理,借助国际化机构网络、专业化人才队伍和多元化业务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对接信托公司、基金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助力客户实现公益慈善目标。

私人银行B为一位从事进口文具及儿童玩具行业的客户策划了“小画笔公益项目”。该客户向希望小学捐赠画笔,和家人朋友共同前往希望小学与同学们共上绘画课。该客户定期接收公益项目中画笔的使用情况反馈,以及同学们用捐赠画笔绘出的图画。客户在公益慈善投入中收获满足感,形成正反馈,促进后续捐赠的进一步落地。

除筹划单个慈善项目外,私人银行还充分发挥金融专业知识优势,参与设计慈善信托,帮助客户构建慈善长期机制。私人银行A曾为一位客户设计慈善信托。该客户相信,“输血”不能根本性改变贫困,慈善要着重提升“造血”能力,如果能帮助贫困家庭培养出有学识的孩子,就可能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致富。相较于直接捐赠给慈善机构,慈善信托可以依照个人意愿进行定向捐赠,实现长期慈善目的,传承家族慈善精神,以产生“教育后代”“财散人聚”的效果。基于此,私人银行A作为慈善信托顾问,帮助客户确定捐资助学的具体领域、筛选受助学校、展开详尽的项目优劣势分析(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实物物资等不同发放方式及师资能力培养方案),以供客户决策。为增强客户对慈善信托的信任与信心,该信托通过年报、季报等定期报告方式,为客户反馈项目运行效果以及捐赠资金的走向和落实情况。

03 创造平台,为客户捐赠提供更多选择

银行作为大型金融机构,客户信任程度高,具备遴选合作伙伴和整合慈善资源的公信力。除帮助客户规划慈善项目、搭建慈善架构外,私人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平台搭建平台,提供更多捐赠途径。

私人银行C为了助力脱贫攻坚、倡导“财富向善”,同时满足高净值人群参与公益慈善的需求,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启动某公益平台项目,汇聚客户、机构、员工等多方力量,助力定点扶贫“三县一市”脱贫摘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扶贫公益模式。该行利用集团电商打造平台公益募捐服务,设立专属募款链接进行善款归集,并与某扶贫基金会合作执行公益项目。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该行已接收6000余人次客户捐助善款,惠及百余所中小学的4万多名贫困学生。

私人银行B运用“金融+科技”,依托手机银行APP的线上资源,打造某公益平台,构建了“金融流量转换成农产品销量”的消费扶贫场景,为高净值客户参与公益慈善打开数字化通道。通过连接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客户提供购买优质农产品渠道,同时实现贫困农户家庭增收。2020年该公益平台已吸引195万客户访问,成功帮扶四川凉山州等13个贫困地区3000多个农户。2021年初,该行推出包含山茶油、蜂蜜、香菇脆片等产品的“助农年货礼盒”。山茶油带动4.9万农户致富,蜂酿原蜜帮扶农民工百余人,香菇产业为200多户贫困农户创造了入股分红收益。

考虑到很多希望投入公益慈善事业的客户因缺乏时间精力而难以亲力亲为,私人银行D在20年前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并在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该行基金会团队由来自教育、卫生、儿童、环保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基于客户需求进行公益慈善项目设计。基金会90%的捐赠资金来自客户,该行提供约10%的捐赠配比资金,并承担基金会的运营费用。

私人银行D的基金会建立了系统化的项目遴选和管理流程,使慈善项目的成果变得可评估、可持续、可推广。在项目展开工作前,基金会团队会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和评估,根据潜在合作伙伴提交的项目方案选择最具综合价值的项目建议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基金会团队根据项目进行实地监测、机构访问、项目报告撰写、外部审计,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推进。该行基金会自成立以来总计捐赠8亿多美元,支持了全球80多个国家的公益慈善项目。仅2020年该行基金会的全球捐赠额就达到1.5亿美元,世界各国超过360万名儿童因此受益。

私人银行躬身笃行在公益慈善中展现时代担当

秉承“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私人银行除引导客户理解慈善、投入慈善外,自身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将企业公民的理念延伸至扶贫、教育、环保、卫生等众多领域。

私人银行A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背景下,积极参与抗疫活动,2020年1月15日通过武汉市慈善总会向武汉市捐赠2亿元,作为疫情防控专款使用。除参与抗击疫情外,该行持续践行扶贫工作。1999年开始定点帮扶云南两县,帮扶领域涵盖教育、文化、农业、消费、医疗、金融等。为了帮助两个贫困县发展,该行累计投入资金近1.3亿元,引进帮扶资金927万元,培训基层干部2412人、技术人员6404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379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008万元,定点扶贫的云南两县均成功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 2008 年以来,私人银行 E 通过女性创业 助学计划,在 56 个国家培训了数千名女 性创业者。通过与高校和金融机构合作, 该行为女性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工商管理 教育课程和导师辅导, 并帮助创业者融资 以获取创业资金。在该创业助学计划的帮 助下,我国近 2000 名女性企业家收益, 实现成功创业, 增加了所在地的就业与税 收,改善了社区环境。

私人银行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和文化传统的主导下,先富人群自觉、自愿、自主的捐赠、帮扶等行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受赠者能够从公益慈善行动中收获关怀与爱心,捐赠者也能从中收获价值感和成就感。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实现社会财富向后富群体的流动和再分配,而且满足了社会大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有助于推动社会形成和谐、友善、关怀、 互助的良好风气。

私人银行是距离高净值人群最近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具备启发、支持客户参与第三次分配的专业优势。同时,作为有时代责任感的企业公民,私人银行也应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积极践行公益慈善活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高皓 许嫘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