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银行业-正文

清退1432只理财产品,银行资管除旧立新

—摘  要—
打破刚性兑付,破除多层嵌套与禁止资金池模式,实现净值化转型,保本型等违规理财产品必须退出,银行理财产品正处于转型期

文|严沁雯
编辑|袁满

“这届投资者太难了,不仅理财收益不保,现在产品还要被提前终止。”部分银行对客户在几年前购买的理财产品提前进行了强制性赎回或终止,由于以上产品均较当下理财市场收益率高,引发投资者关注。

近期,工商银行针对一款名为2018-8期“安享长盈”工银财富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发布提前终止公告,产品到期日由2023年3月8日提前至2020年7月29日。据公告显示,该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6.1%。

根据客服人员的回复,提前终止产品是为了保护客户利益,客户本金收益将于提前终止的日后两个工作日到账,目前“安享长盈”系列产品已全部做出调整提前终止。

发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公告的银行并非工商银行一家,从去年至今,已有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北京农商行发布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另据普益标准统计,自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

“银行提前终止这种理财产品,应该是出于合规考虑,不过这个情况在我们这还没有出现,我们现在做的主要是提升净值类产品占比。”某国有大行支行从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某业内人士指出,强退理财产品不太可能成为普遍现象,“这一做法不仅可能引发投资者不满,提前赎回也对银行现金流不利。过去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中短期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也给以往发行产品留出了自动到期的空间。”

多家银行提前终止部分产品

《财经》记者查询上文提到的“安享长盈”系列产品说明书了解到,该系列产品风险等级为R3,销售对象为个人高净值客户,预期收益率在5.5%-6.1%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影响下,银行理财持续向净值化转型,理财利率波动成为市场常态。据普益标准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8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5%,较上期减少0.03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对于之前投资了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提前终止意味着损失部分收益。“这样的告知未免太简单了,我们的损失谁来承担?” 部分投资者质疑银行单方面终止的合理性。

然而,在上述系列产品的说明书中,工行曾明确提及提前终止的情况:“为保护客户利益,工商银行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提前终止本产品。”

对此,某法律从业者向《财经》记者表示,“从合同约定来看,银行这一做法并不违约。不过像这种比较重要的条款,提供格式文本的一方一般要尽到合理的解释说明义务。”

发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公告的银行并非工商银行一家。

今年5月20日,北京农商行曾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资管新规及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要求,该行将于2020年5月20日提前终止“北京农商行‘金凤凰理财’稳健富荣金色时光天添鑫悦享人民币理财产品”。而在2019年11月,光大银行、交通银行也曾在官网发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公告。

据普益标准统计,自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其中,1348只于理财新规发布之后终止。2019年,银行开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财,涉及622只产品,较2018年大幅增加。

强退背后:
资管新规施压、高收益不再

“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兑,理财产品保本是不允许的。”提及银行清退存量理财的现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管新规的规定是主要原因。

自2018年4月27日央行发布资管新规以来,银行业理财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打破刚性兑付,破除多层嵌套与禁止资金池模式,实现净值化转型,保本型等违规理财产品必须退出”,资管新规正稳步助推行业规范发展。

据普益标准统计,在资管新规公布后提前终止的产品中,非保本型产品占比较大。保本型产品有113只,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则有1221款,占比达90.58%。其中,预期收益型产品居多,有781款,约占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64%。在此之中,保本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75%,非保本浮动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则是达到4.26%。

“提前终止产品的主要动机仍在于推进净值化转型,其次是规范早期发行的净值型产品的运作方式,最后是逐渐压缩保本型理财产品存量直至退出。”普益标准研究员郭全毓指出。

他同时表示,被主动停止的部分产品,曾给予了投资者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或采取靠档计息的方式,这不仅违背了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还给银行负债端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多在5%以上且期限较长,而当前市场环境中利率不断走低,无疑让银行方负担了较重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现实中,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早已不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由4.82%降至3.89%,连续19个月下降。进入2020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进一步下跌。

融360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7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8%,环比下降2BP,同比下降35BP,这是自2016年12月以来的44个月新低。

而据普益标准报告显示,9月19日—9月25日全国共发行1459款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仅为3.72%。

《财经》记者询问多家银行业务人士后得知,虽说已有部分银行发布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但目前清退理财产品的现象在银行业并不普遍。

对此某业内人士表示,“强退理财产品不仅可能引发投资者不满,提前赎回也对银行现金流不利。过去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中短期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给了以往发行产品自动到期的空间。”

稳住投资者,银行加速转型

虽说理财产品被强退不会成为普遍现象,但银行理财体系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旧产品相继到期退出之后,银行理财的投资者会如何选择?

“大部分银行理财的客户应该会继续选择在银行投资,对于这类风险偏好较低的人群来说,银行依旧是他们比较信赖的对象。”业内人士分析道。

不过,银行或面临其他资管机构的竞争压力。一位热衷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告诉《财经》记者,由于之前购买的理财产品一直在跌,她萌生了购买公募基金的念头。

为了满足老顾客投资的需求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银行加快了转型的力度。《财经》记者通过查阅上市银行中报了解到,多家银行针对理财体系作出了改变。

一方面,银行正积极调整投资端结构,提升标准化产品占比。工商银行在中报里提到,该行正形成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权益类、混合类产品为辅的产品布局。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银行正优化产品端,创新推出不同类型理财产品,加快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优化产品供给结构。

从目前转型的进度上看,据普益标准数据,2020年二季度全市场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为53.82%,较2019年末上升9.7个百分点。分类型来看,截至2020年二季度,股份制银行转化效果最为显著,净值化转型进度超过60%;城商行次之,净值化转型进度超过50%;国有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净值化转型进度尚不到50%。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资管新规,实现从银行资管部门到独立理财子公司的过渡转型,多家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截至目前,已有21家银行获批设立银行理财公司。

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合计约为34.6亿元。其中,招银理财以15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一。此外,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等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的净利润均在亿元之上。

不过,由于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尚短,产品需要真正按照净值化方向去转型并非易事,当下面临的问题也不言而喻。“一方面,发行产品数占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比重仍较低;与此同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仍以母行代销产品为主,客户群尚待培养。”一分析人士指出。

农银理财董事长马曙光曾撰文称,未来理财子公司有必要持续打造以投研一体化为核心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与相对成熟的基金公司对比,目前从事理财业务的专业人才不足,投研能力不高,在开发个性化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上,如何突出自己的竞争力是银行理财有现阶段的困难。”上述分析人士补充道。

(作者为《财经》记者)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