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基金经理?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经常接触基金经理,也就是俗称的“操盘手”。初具规模的财富管理机构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选择基金经理的方法论。看历史业绩、看回测大小、看管理规模甚至看家庭稳定性等等。看完业绩看人品,看完人品看身家。
除了这些常用的指标外,我也分享一些在工作中自己总结的方法。
01. 选择身家“刚刚好”的基金经理
很多时候,我们常接触到一些非常喜欢使用所谓“营销语言”的基金公司渠道人员。或者还有一些渠道人员,在还算公正客观地罗列完基金经理的特点外,往往还会加一句,“这位基金经理早就财富自由了”。话里话外暗示基金经理水平高,起码自己的钱打理得还不错。另外,道德风险小一点。
碰到这种情况,我的逻辑是,要选择身家“刚刚好”的基金经理:身家不够的说明混得不好,水平不够;身家太高的呢,也不行。因为已经有了绝对的财务自由,干活往往就不够投入了(除非是那些真心热爱投资的人,标准是看他有了钱之后是否开始注重个人享受)。
02. 不要相信择时能力
投资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估值、品质、择时。择时是最具艺术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曾经有人试图从历史股价走势中寻找各种规律,比如数浪、A浪、B浪、第几大波、第几小波等,这些图形一般都比较主观,事前无法判断,事后昭然若揭。
国外的研究表明,判别一个人有没有择时能力需要54年。因为择时只是二选一的涨跌选择,要判断一个择时正确的人是因为能力强还是运气好,需要积累很多年的数据才能够有足够的样本进行区分。
我觉得对待择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避免短期择时,而应该长期择时。通过看估值、根据各种指标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对市场情绪的把握和逆向思考进行分析,选出相对底部和相对顶部。
03. 好汉不赢头盘棋
很多人喜欢历史业绩非常亮眼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净值曲线最好是一条斜率向上的斜线,波动很小。但我通常会关心,这位基金经理入行时头几年的业绩如何。
入行头几年业绩落后,对一个职业投资人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可以学会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头脑的冷静,学会在谷底时要有仰望星空的勇气。这就好比赌徒,职业生涯一开始就赢钱的一般难成大器。
所以,输钱要趁早。
如果一开始就一帆风顺,不一定是好事。钱来得太容易,容易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特别是不懂得敬畏市场。
股市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钱人,一种是有经验的人。有钱人用钱来买经验,有经验的人用经验来赚钱。
04. 勤做路演的基金经理可能不是好基金经理
有些基金经理很勤奋,不但勤于调研、研究股票,也对各种路演需求来者不拒。感觉他们每天不是在做路演,就是在做路演的路上。
我特别认同一句话,决定一个人半径的,不是能力,而是精力。而精力总是有限的,你哪怕睡眠时间再短,哪怕熟谙高效人士的各种好习惯,精力也是有限的。
有限的精力,自然要用到高价值的地方。基金经理的高价值自然就是发现好公司的价值。
跟投资人沟通也很重要,但业绩会说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尤其是在信息扁平化的如今。
05. 正确区分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和平台赋能
前几年很多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选择单飞,投身私募基金的怀抱。投资人奉行着“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理念,继续追随着这些个基金经理。有些基金经理在私募平台保持了优异的业绩水准,也有些基金经理换跑道后的业绩让人不忍直视。
对于做了平台切换的基金经理,我们需要判断他的业绩取得更多依靠的是个人能力还是平台赋能。
个人能力包括:投资逻辑、勤奋度、眼光、良好的心态等;平台赋能包括:投研体系的支持、风控体系的约束、融资渠道的打通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在公募基金,做上市公司调研是一种工作的常态。接到被大牌基金调研的要求,董秘通常像被皇帝翻了牌子一样,感到兴奋和荣宠。时间任你们挑;要见CFO,要见董事长,no problem;实地调研,那更是欢迎。需不需要派车接?基金经理只需要对调研获取的信息去伪存真,其他一切都被人安排得妥妥的。
在私募基金,起步时可能才几个亿或者十几亿的资金量,要深度调研一些公司就没那么容易了。凭着以前的关系刷刷脸是可以的,但商业社会讲究的是互利互惠,扒开来讲就是无利不起早。这种时候,捶打的不但是基金经理的心理素质,更是从公开信息中发现价值的能力。
06. 言行一致
3个月就变换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太多了。我觉得变没有关系,但不敢承认自己变就有问题了。我可以接受策略很灵活、总是调整的基金经理,但我不接受路演时说我看好大盘到5000点,背地里偷偷减仓的基金经理。
再说直白点,我欣赏那种被啪啪打脸也面不改色的基金经理。做投资,谁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判断错了没关系,但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敢于承认错误是很可贵的品质。
最后几句废话——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第一,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这话说了等于没有说。
第三,很有道理的话一般说了等于没说。
第四,说了等于没说的话一般都很有道理。
第五,如果你知道别人什么时候恐惧、什么时候贪婪,那么这句话就很有道理。
第六,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恐惧、什么时候贪婪,那么这句话就是说了等于没有说。
说一个笑话:有次一位投资者问基金经理长寿的秘诀。这位基金经理已经90岁了,但精神矍铄,每天仍然工作12个小时。他说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为他的私人医生们理财,因为这些医生们自然会尽力地保证“摇钱树”的健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顾问云立场。
– 本文作者 –
文洁
研究领域:资产配置实践,理财规划。
作者简介:现任职财富管理机构区域总经理,具有丰富金融行业培训管理及投资市场研究经验,专注财务诊断、综合资产配置、客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