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客户服务-正文

十日谈之:我是如何修炼和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

前言:每天绕世纪公园跑步,每次都会经过承载着记忆的两家公司,一个是中国银联,另一个是浦发集团。前者是硕士毕业后职业起点,后者是在银行总行负责理财时与其合作过的固收资产项目,这个项目催生了国内第一个资金池理财产品,从此星星之火,燎原到现在。每次路过老东家,路上遇到老同事,都会想在银联不算短的日子,有哪些成长和收获,人生没有虚度的年华,每一步都投射出未来的自己。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财富管理概念,每天接触的是支付,不过回想起来,职业生涯一直秉承的“以客户为中心”正是起源于在那时候,而“以客户为中心”,不仅是个人一直很秉承的理念,个人认为也是财富管理最重要的一环。

“以客户为中心”的萌芽

在银联的时候,各家大银行都是银联的股东,同时又是银联服务和业务发展的对象,在银联工作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可以也必须了解各家银行的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情况和规划。

在那个时候,个人发现有家银行信用卡中心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我对他们的认识源于一场业务研讨会。在三亚一次规格较高的业务会议,通常参加业务研讨会的都是信用卡中心负责人或副总,唯独招行信用卡中心派了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人L总,我负责会务工作,也得以认识各位大佬。在风光旖旎的泳池旁,有机会向L总请教业务,彼时我对客户服务中心理解仅仅接客户电话的。L总说的我基本都忘了,但他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也永远铭记于心,他们客户服务中心对信用卡全年指标任务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尤其是金卡客户(那时候还没有白金卡),因为他们对金卡客户电话接通时间是有要求的,如果他们客户服务人员不够,或者业务量过大无法保证金卡客户的服务质量,他们就会直接say no。这颠覆了我对业务发展的认知,业务指标不是市场部门确定么?不是客户有多少需求,我们能销售出去多少张卡,我们就尽全力去做么?这样不就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么?客户服务中心不是靠门口站着的么?

回来以后,很多其他银行卡中心也委托我们参观了招行,在客服中心最显眼的位置,就挂着金卡客户实际接通时间,可又有谁真正是付诸于行动,落实于措施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举个例子。同样在那个时候,信用卡刚刚兴起,金卡还一卡难求,银联的同事们借着工作优势,各家银行的信用卡都有,我们会比较各家服务和开卡礼。有同事推介了一张XX银行的金卡,用户权益很多,这个信用卡中心比较容易互相抄,记得有一次临时需要调额度,需要联系客服,结果听了1个小时的音乐,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用过这家银行的信用卡,直到今天。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招行一卡通是中国最早的网上银行,是招行科技力量特别领先么?不全是,据曾参与一卡通同事说(银联成立最初是以招行员工为班底),当时为实现网银转账功能,招行在苏州招聘了几百名员工,背后全部是手工支持,这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所以,短期来看,客户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有可能是距离、某个产品、品牌或者被动选择,但长期而言,以客户为中心才是赢得客户信任的根本!

“以客户为中心”的感悟和修炼

金融行业是特许行业,金融机构向来都是高大上的代表,在城市里最繁华的地段,员工整齐的着装,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信誉或者诚信,这也是金融的根本和基础。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通常对金融机构都是报着无限信任的,就如同借贷关系一样,至少最初是如此,但是财富管理是个新的领域,与以往并不相同。

很多年前,我和家人去家大银行的分支机构购买国债,彼时对金融基本一无所知,当时一名柜台人员回复这年头都不买国债了,在她带有不屑的眼神且优越性的指引下,我们顺利地把买国债的准备买成了投资连结保险。几年以后,期满兑付的时候,刚刚还本,理财人员说你们运气好的,之前亏了很多。好吧,我还算幸运的,我也算老实的,没和你搞。

无独有偶,十多年前,我女儿出生,我让太太去这家大银行以小朋友名义存个定期,以作纪念,回来也成功的变成了一份保单。这次我有点愤怒了,当时在总行工作,我也知道缘由,退了这份保单。从此以后,我的财富管理和这家银行绝缘了。

金融机构做财富管理业务原本传承了普通投资者的那份信任,但受考核和短期利益影响,很容易破坏这份信任,这很可惜。如果说借贷关系是有了政府信用的加持,维持金融机构的诚信,那么财富管理业务的信任关系,需要金融机构持续去证明是值得客户信任的,而以客户为中心则是最重要的一项途径。

个人以为,财富管理最重要的事就是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客户而言,不需要很专业,最重要的找到一家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和投资顾问。其实不仅于此,以客户为中心也是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相互信任机制的基础。

银行,包括其他金融机构,都是总部牵头发行产品,分行人员承接,支行理财经理负责销售,客户也是源于对理财经理的信任才认购产品。连接这各个环节不仅是考核与任务,不仅是销售和服务,而是信任,是诚信,对内部人员的信任,对客户的诚信。

前阵子,在面试一家券商的产品经理,他们大力发行的一款固收类产品,遭遇骗局,基本上把所有的高净值客户都给伤了,营业部也不相信总部了,客户也不相信券商,要恢复可能要好几年,这好几年可能意味着要等下一批高净值客户出现。

十多年前在国有银行总行负责理财业务,在还未开始资金池运作的时候,产品发行是比较辛苦的,因为产品募集的期限和金额要求严丝合缝,当时总有几家分行,不论多晚,他们都能找到客户替我产品扫尾。

从那时候起,个人就认为在总部工作要对的住分支机构的信任,做财富管理要值得客户信任。在经历太多的客户产品投诉和产品陷阱后,个人不再盲目推介产品,对于适合市场的优质产品可以加大发行力度,对于收益风险比略差的产品要懂得如何去控制,而不是盲目的随波逐流。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也算是对以客户为中心的修炼吧。

“以客户为中心”的实践

在财富管理业务的实践过程中,个人也一直坚持财富管理一切从客户出发,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客户为中心应该落实到财富管理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中,不仅在服务渠道、服务方式上,更在服务内容上,不仅是客户所需求的,更是客户所未意识到的。

在财富管理之前,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了解客户需求,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户理财目标和风险态度,协助客户梳理需求,因为往往表面上的客户需求是不理性的。客户有时不敢理财,有时候也乱理财,这些需求都是不合理的,比如在牛市最高峰往往是客户最想理财的时候。如果不以客户为中心,而只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你可能产品销售做的很不错,但你很难为客户做好财富管理,也很难最终赢得客户信任。

所以,为什么说产品销售不能等同于财富管理,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是以客户利益为导向。

开展财富管理,我们要为客户提供服务渠道的便捷与快速,更是围绕客户需求和目标,搭建资产配置组合,我们不仅要告诉客户买什么,还有买多少,单一产品比例多少,不同产品怎么搭配,怎么进出?这是大多数机构在产品销售时没有考虑到的,而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客户,而客户又没那么专业,这也属于盲目销售。

所以,财富管理目的是协助客户财富保值增值,我们目标不是让客户成为专家,具备专业经验,这个非常难,而是通过长期的服务和引导,以专业、以真心、以结果来获取客户的信任!

财富管理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客户产品配置之后依然是财富管理的范畴。市场变化多端,我们需要根据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定期总结优化调整客户的资产配置,但这种调整和新产品销量任务和个人利益无关,而应是从客户角度,做出的最佳应对。

作为总部机构,指标和考核永远是抓手和工具,个人每次在制定理财产品计划指标时,并不盲目的以增速或市场因素为主,而是主要考虑客户总体产品覆盖率和产品配置情况,不能以指标倒逼投资顾问不利选择,影响客户利益。有时候我们会选择顺势而为,在有利的时机向客户传递财富管理理念,有时候我们会选择冷静思考,在市场热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推出冷静措施,而不是单纯以产品销量或业务规模为导向。甚至前两天在培训时,个人告诫投资顾问,如果考核指标与客户利益相悖的时候,应该选择客户利益为优先,这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问题,万一发生背离,别忘了财富管理的初心。当然,优秀的业务管理一定找到业务最大平衡点,兼顾客户、公司和个人利益,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个人内心也并不以产品销量为重点考核指标,那不是财富管理的目的,而是客户服务满意度,最终是客户信任程度。但市场最终奖励我们的是业务超高速发展,产品销量的节节攀升,远高于考核指标的发展,有些业务发展,可能需要积累,但慢即是快,人生也一样。

财富管理业务是个大的蓝海,个人经常和同业交流经验,也毫无保留。现在还不是同业竞争的时候,我们和同业的共同目标是引导客户远离非法理财,脱离不会理财,我们共同目标是客户财富管理教育,教育客户会理财,理好财。仅这些领域的财富规模的转移就足以支撑财富管理业务的高速发展,希望与同业一同共守财富管理初心,以客户为中心,做值得市场尊重、值得客户信赖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我们财富管理的目标真的是星辰和大海!

后记:既然说起银联,还要感谢两个人,一位是举荐下属我到银行的孔方兄,这等的胸襟也是我欣赏和今后一直学习的,另一个分管公司领导,也是来自招行,临别时与我详聊了很长时间,不仅亲自关照人力部门正常发放年终奖,其爱国主义教育依然犹言在耳(当时在银联我们都是民族银行卡产业,爱国气氛浓厚),也一直激励着我做点事情!既然错过了支付行业,那就在财富管理行业扎根吧!

-END-

在未来的财富管理行业,你看到的讯息将不仅限于新闻,而是更有价值的“情报”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