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七大洗钱手段 & 反洗钱措施

揭示各类洗钱手段和相应的反洗钱措施

本文共约 7286 字
阅读预计 15 分钟
投稿及合作:wealthmagazine@163.com


智库导语

“洗钱”通俗来说,就是将原本见不得光的钱,通过各种手法,在不同国家、产业及币别之间流动,使各国执法部门难以 “穿透”其原始来源,最后成为可以合法运用的资金。一般而言,洗钱资金主要是以下三种:

  1. 来自非法活动的资金(例如黄赌毒、走私、人口贩卖、恐怖组织及地下军火交易等);
  2. 资金来源合法,但希望隐藏以逃避税务义务;
  3. (某些人)权力价值的货币化。

对于普通人而言,洗钱话题或许只会出现在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中。不过,随着各国在打击犯罪合作的日益深化,反洗钱法规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涉及大额交易及金融理财的部分

由于反洗钱所涉领域甚广,本文难以全面覆盖,所以将从近期发生的两件跨国洗钱案说起,随后从银行、房地产及文物市场的视角,结合监管动态,揭示各类洗钱手段和相应的反洗钱措施,希望大家对于“洗钱”和“反洗钱”这两种定义,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最后,介绍一种历史悠久,起源于金融不发达地区的资金移转方式,以及它对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新加坡:”中国出生+小国护照”

2023年8月15日,新加坡破获该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洗钱案,逮捕持有塞浦路斯、柬埔寨、多米尼克、中国、土耳其和瓦努阿图等国护照的10名外国人。警方表示,他们涉嫌为海外犯罪组织洗钱,涉及的犯罪活动包括诈骗和网络赌博。

截至2023年9月21日,新加坡警方缴获资产总额已增至24亿新元。包括超过7600万新元现金、68根金条、价值超过3800万新元的加密货币、110多处房产和62辆汽车。

这起案件是由于一位中国公民在新加坡购买了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豪华汽车、房产、现金和其他贵重物品后,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经过调查,警方还发现,被捕人员都有新加坡合法居民身份,这就意味着当初的申请材料,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故后期调查范围从原先的银行资金流向,扩大至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资产/收入证明、税务审计、公司登记及不动产交易等领域,并发现了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由于至少有10家银行牵涉其中,且10名被捕人员均来自中国南方某省,许多银行已经加强对中国客户的反洗钱审查,并关闭可疑账户,尤其是在中国出生,但用某些小国护照开户的人士

对于有中国身份的高净值人士来说,本案确实对他们在新加坡的金融交易,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需要准备更多材料,效率上可能也有所降低。但另一方面,可促使他们在新加坡的活动更加规范,减少法律风险。长期而言,其实是有利的。

新加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先进的管理体系,吸引不少欧美资本青睐。近几年来,更成为中国富豪的打卡圣地,并成为中国企业“出海”主要目的地之一。

尽管发生这样的案件,仍然决定自2024年2月9日起,对中国公民(普通护照)开放30天免签,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这样做的发达国家。这意味着新加坡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持续深化与中国经贸往来的决心。


二、香港:史上最大跨国洗钱案

香港海关2024年2月16日表示,查获一个涉嫌在印度从事网络诈骗,销售电子产品,及包括钻石在内的稀有宝石等商品的犯罪团伙洗钱案。共抓获五男两女,均为香港居民(香港警方没有透露他们的国籍),涉案金额达18亿美元。香港执法当局目前已经冻结了价值1.65亿港元的资产,包括5处房产及3个商业单位。

海关发现,该洗钱集团以家族式经营,不但在本地开设多间公司和多个银行账户,更通过中介人招募本地人士开设空壳公司和傀儡账户,并利用这些公司、账户处理合共约140亿港元怀疑犯罪得益。

同时,该洗钱集团还以钻石、电子产品等跨境贸易作为掩饰,将大量资金多次转移到香港,从而将黑钱“洗白”,相关银行账户的出入账交易合共超过2万宗。

港英时期的制度积累、与西方高度接轨、金融业成熟开放、又临近中国大陆,这些特性,使得香港天然成为资金在亚洲的中转枢纽之一。这给国际贸易从业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样地,也为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这是香港作为贸易自由港,无法避免的难题。

如何与中国大陆及其他境外司法辖区,在确保自由开放的前提下,就打击洗钱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互助合作,是香港能否杜绝跨境金融犯罪,营造良好商业环境的关键因素。


三、银行与反洗钱

身为一般人最常接触的金融机构,银行几乎是所有金融交易的起点。因此,在反洗钱领域,银行是毋庸置疑的 “守门人”,重要性不言可喻。正因为如此,在洗钱案件中,银行常常处于风暴的最核心。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无论主动或被动涉入,往往牵连甚广,影响恶劣。案例一

经过“J5”两年的调查,波多黎各金融机构专员办公室(OCIF)于2022年6月30日宣布撤销欧洲太平洋银行(EPB)的营业执照

EPB之前曾从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迁至波多黎各,J5认为,这是为了规避CRS申报,涉嫌协助离岸逃税和洗钱,促使J5于2020年启动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客户为了逃税或清洗犯罪所得,使用一系列手段试图隐藏其税务状况

注:J5全名全球税务执法首长联席会议,2018年成立,旨在打击跨国税务犯罪及洗钱,由下列5个发达国家的税务部门组成:澳大利亚税务局(ATO)、加拿大税务局(CRA)、荷兰联邦税务局(FIOD)、英国税务暨海关总署(HMRC)和美国国税局辖下的刑事调查部(IRS-CI)组成。成员单位共同收集信息且共享情报,并培养税务官员的执法能力。


案例二

瑞士联邦刑事法院2022年6月27日判定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未能防止洗钱,这是瑞士首次对主要银行提起反洗钱诉讼。法院指控保加利亚籍的原网球名将,后来成为瑞士信贷客户经理的Elena Pampoulova-Bergomi(以下简称PB)从2004年至2008年,为贩毒团伙洗钱。

检察官指控PB利用自己在体育圈的人脉,与保加利亚前职业摔跤手Evelin Banev合作洗钱,后者是欧洲一个大型毒品走私网络的负责人

检察官指出,本案除了贩毒与洗钱,还涉及两件谋杀。PB在庭审中表示,瑞士信贷为了争取东欧的高净值客户,几乎无视各种合规要求

瑞士信贷因本案被罚款200万瑞士法郎,并赔偿瑞士政府1860万瑞士法郎。总计超过1200万瑞士法郎的账户资产被法院没收,另有超过1900万瑞士法郎无法追回。

本案被视为瑞士检察官对银行采取更强硬立场的案例。这家顶级银行先前因风险管理及合规问题,已经遭受重大损失。

法院表示,瑞士信贷在反洗钱方面存在缺陷。使得犯罪组织成功撤回其资产,而这正是该银行前雇员PB被判洗钱罪的依据

一连串的经营与合规缺失,导致瑞士信贷存款大量流失,使得业务无以为继,最后全面崩溃。

2023年3月19日,瑞士联邦银行(UBS)宣布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至此,以瑞士铁路项目融资业务起家,成立于1856年的瑞士信贷,正式走入历史。


四、“人肉”洗钱经典案例

因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现金,存入银行显然不现实,直接使用又太过显眼,还会大大提高被执法机关打击的风险。所以,先把资金物理转移至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家,再转换成其他资产,或进入当地的金融机构,伺机再次转移,就成为处理这些非法资金的标准操作。如此一来,专注于突破各国现金出入境监管的“跨境现金快递”业务,就应运而生了。

隶属于英国内政部的国家刑事局(NCA)2022年7月28日宣布,阿联酋公民Abdullah Mohammed Ali Bin Beyat Alfalasi已于2021年12月被捕,并被判处九年监禁。

NCA指控以Alfalasi为首的现金洗钱团伙,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多次从英国向迪拜偷运英镑现金,总值估计超过1亿英镑。

英国警方表示,这些钱可能来自毒品交易。由于“运费”至少10%,因此该团伙的不法利益,可能超过1200万英镑。

NCA还披露犯罪团伙的运作方式:现金由英国各地集中至伦敦,计数并真空包装后放入行李箱。每箱可容纳约50万英镑,重约40公斤。箱外喷上咖啡或空气清新剂,以混淆海关缉毒犬检查。由于行李超重,“骑手”均乘坐公务舱

发达国家严格的反洗钱法规,使得大笔现金在其国内,几乎无用武之地,迫使非法组织及个人只能将资金运出境。因此,如何查缉现金“偷渡”,已经成为欧美各口岸海关的重要职责之一。


五、房地产与反洗钱

2021年6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更新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指引,以反映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活动的演变。

2022年7月,FATF发布报告指出,房地产行业对反洗钱/反恐融资“认识不足”。政治敏感人士(PEP)常用高价房地产、虚拟资产及匿名公司来“漂白”犯罪所得。另外,不仅是高价住宅,农业和农村土地也容易受到洗钱的影响

报告称,房地产、律师、公证人和金融机构等专业人士与机构,需要更明确的指引,以便在跨境房地产交易中,更良好地运作。

另外,报告还建议将执行范围扩大到包括房地产开发、租赁和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目前不属于FATF的直接监测目标。

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于1989年7月成立,是国际社会专门致力于反洗钱的国际组织,创始国包括七国集团(G7)和15个欧盟成员国。

2005年1月,FATF邀请中国成为观察员。同年2月,由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公安部等部门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首次在巴黎参加FATF全体会议。中国于2007年6月成为正式成员 。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特别适合用来“漂白”大笔资金。它和洗钱之间的关联,很早就受到执法机关的注意,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例如美国根据《1970年银行保密法》实施的GTO(Geographic Targeting Orders)条款,要求产权保险(title insurance)公司识别以 “实体”名义,在全美特定城市或地区无贷款(non-financed)购买一定金额以上住宅的(持股25%或以上)实际控制人,并在30天内,将相关信息上报财政部辖下的金融犯罪执法局(FinCEN)。

众所周知,美国人习惯先消费后付款,就算吃一个普通汉堡也要刷卡。然而,面对买房这种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交易,却不使用任何融资工具,是否刻意避免留下“痕迹”,阻碍监管部门调查,并藉由房地产交易将黑钱洗白,令人生疑。

再者,买家以商业实体(尤其是没有具体业务的“壳公司”)名义而非个人直接持有住宅,更涉嫌违反“经济实质”,这意味着存在税务合规隐患。

两者结合,说不定背后还真有“大瓜”可挖。所以,美国执法部门对于无融资买房这种“不犯法但可疑”的操作,还是很有兴趣想掌握的。

另外,GTO并非常设措施,目前GTO每次施行时间为180天,必要时可延长。例如最近一次GTO原定于2022年10月27日开始执行至2023年4月24日,后延长至2023年10月21日。在全美14个城市或地区,以实体持有+无贷款方式购买价值30万美元(巴尔的摩5万美元)以上住宅的,保险公司都要上报相关信息。

除了美国,同样关注躲在实体背后的业主真实身份的,还有英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英国(当然也包括美国)都是俄罗斯富豪海外置产的风水宝地。包含俄罗斯(及东欧)在内的外资大量涌入,直接带动了英国(尤其是伦敦)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但关于这些资金的 “成分”问题,以往一直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2022年2月,俄罗斯挥军西进,情况开始转变。

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展开所谓特别军事行动。英国随即以“打击利用英国房产洗钱的境外犯罪”为理由,于2022年3月17日完成《2022年经济犯罪(透明与执法)法案》的立法,要求匿名的英国房产所有人公开真实身份

《法案》适用于任何外国公司或类似的法人实体,及对实体有重大影响或控制权(即持股或投票权25%或以上)的个人。已经拥有或打算在英国(北爱尔兰除外)购买房地产的海外实体,将被要求识别其实际控制人,在公司登记处登记。

关于立法目的,时任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策略大臣Kwasi Kwarteng说得直白:这是应对来自俄罗斯和其他地方“脏钱”的必要手段。

另外,所有在2022年2月28日和完成登记之间出售英国房产的外国公司,也将被要求提交详细信息,使税务暨海关总署能追溯识别以往为避免印花税,而进行的房地产交易

根据《法案》要求,公司登记处辖下的海外实体注册处于2022年8月1日正式成立。

《法案》规定拥有英国土地的海外实体,必须申报其实益所有人或管理人员,否则将无法购买、出售、租赁土地,或设定抵押

海外实体必须在六个月内完成注册,以取得海外实体识别码(Overseas Entity ID),且相关信息必须每年更新。注册后,海外实体及其实益所有人信息将开放公众查询。逾期未注册将面临每日罚款,且无法处分其土地。

《法案》追溯自下列时间起购买的土地:

英格兰和威尔士:1999年1月起
苏格兰:  2014年12月起
北爱尔兰:  法案生效日起


补充案例

谈起英俄两国关系,近几年可说是风波不断。2018年发生的另一件事,其负面影响不亚于特别军事行动。两国关系也因此长期遇冷,甚至促使英国大幅收紧移民政策。

2018年3月4日,多年前被英国“吸收”的原俄军上校Sergei Skripal和他的女儿Yulia,在英国遭俄总参谋部情报总局(GRU)特工,以神经毒剂Novichok暗杀未遂,意外造成一名英国人中毒死亡,另有多人受伤。事后2名GRU特工,在试图离开英国时被捕。

事情曝光后,英国指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主谋,俄官方则称普京与此事无关,双方陷入口水战。最后演变成俄罗斯与西方20多国,互相驱逐外交官的严重事件。

受此事件影响,时任英国内政大臣Amber Rudd启动关于T1投资签证(Tier 1 Investor Visa)审批程序的调查。结果发现,少数与签证项目相关的个人,可能存在通过腐败或其他非法金融活动获得财富,或参与有组织犯罪的风险

根据对该项目的持续监测和评估,英国政府决定于2022年2月17日停止该项目。另外,作为对于俄特别军事行动的回应,英国制裁了10名曾申请该项目的俄罗斯寡头。


六、文物市场的“猫腻”

对于不熟悉艺术及文物收藏市场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这些艺术收藏的定价颇为 “随意”,因而发出质疑:

“随便一幅画,凭啥能卖到几百上千万?”

相较于前面提到的房地产,由于一般人普遍缺乏了解文物市场价格所需的专业知识,加上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因此常常成为少数富豪圈层的赛道,外人难以理解,也无法参与。况且,涉及大量资金又隐秘,确实是滋生洗钱风险的好土壤。

FATF于2023年2月27日发布报告称,艺术品、古物和其他文物市场吸引犯罪分子、有组织犯罪集团和恐怖分子清洗犯罪所得,并为其活动提供资金。

犯罪分子试图利用相关交易的隐秘性,并利用第三方中介机构,恐怖组织则利用其活跃地区的文物为其活动提供资金。

报告指出,虽然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与非法活动无关,但这些市场确实存在风险。许多司法管辖区对这些市场的认识不足,导致缺乏调查资源和专业知识,难以开展跨境调查。

该报告列出了一系列风险指标,可帮助相关部门实体识别艺术品和文物市场中的可疑活动,并强调了快速识别和追踪涉及洗钱或资助恐怖主义的文物的重要性。

该报告包括各国为应对所面临的挑战而采取的做法,包括建立专门单位、访问相关数据库、及与专家和考古学家合作,以帮助识别、追踪、调查和遣返文物。


七、哈瓦拉:底层群众的跨境金融

哈瓦拉(hawala)一词据说来自阿拉伯语或印度方言,起源于8世纪的南亚,是早期穆斯林群体常用的资金转移方式。常见于出国打工者汇回工资,以维持母国亲友的生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使用者早已不限于穆斯林。哈瓦拉现在广泛分布于印度、中东、非洲及北美各地。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务工者联系在当地(A国)的结算人A,告知自己欲汇回的(A国货币)金额,及B国接收人的(如位置及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并约定一个相当于ATM密码的“通关密语”(务工者必须提前把通关密语告知接收人,否则接收人无法取款)。

务工者与结算人A就汇率及手续费达成一致后,结算人A将接收人相关信息及交付(B国货币)金额,告知在B国的结算人B。

结算人B找到接收人,核对通关密语无误后,将现金交给接收人。而AB结算人之间,以净额结算方式定期结算

这种操作方式简单,且价格低廉的资金移转方式,受到不少底层打工者欢迎。由于他们大多工资不高,如果通过银行汇款,成本上并不划算。

再者,在本国的家人,大多住在金融业不发达的地方。可以说,他们是一群被现代工商社会忽视的人。哈瓦拉的存在,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这样一个表面上看来“人畜无害”的小额资金移转,在执法机关眼中,却隐藏一个巨大的监管黑洞

原因很简单,与前面提到过的 “人肉”搬运现金不同,哈瓦拉网络庞大,且深入基层。

组织上,多利用口耳相传及亲朋好友等熟人关系网,在没有任何法律合同的情况下,交易双方的信任基础极强外人难以渗透

运营上,既不涉及现金的物理跨境,也不使用银行电汇等传统汇款工具,可供追踪的痕迹极少,故隐秘性极高,一般金融监管难以发觉

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容易成为逃税、毒品、贪污腐败、走私、恐怖活动及赌博等犯罪资金的流通渠道,甚至成为资本外逃的绿色通道,后患巨大。

话虽如此,各国监管者也明白,这种 “地下金融”由来已久,想要简单粗暴地消灭它并不现实。只要 “优势”持续存在,它就不可能消失,甚至会更加壮大。

透过适当的引导,一定程度地让它“台面化”,避免被不法行为滥用,才是相对务实的做法。

另一方面,正规金融服务业应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收费,解决自身成本膨胀,效率低落的问题,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本文作者:杨为钦 
二十余年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拥有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海外架构及金融培训等多领域实务经历。为高净值客户规划包括境内外资产配置、离岸架构规划、健康管理、二代教育及其他专项咨询服务
熟悉离岸金融业务,包括境外架构(离岸公司/信托/基金会)私人银行、境外保险及投资基金等
曾任职于台湾大型证券、银行及基金公司,担任海外研究员、贵宾客户经理及全球型FOF基金经理
曾任职于某国有银行私人银行部,规划高端客户境外资产配置需求方案
曾参与某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团队培训项目,内容包括客户服务金融专业、交易策略、工作管理及KYC等
认证私人银行家(CPB) 家族财富传承 讲师
国际金融理财师(CFP) 投资模块 讲师
国际注册理财师(RFP) 实践课程 讲师
信托与财产从业者协会(STEP)会员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本文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发布者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文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