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建议你自己研究保险产品性价比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自己研究保险产品。
黑猫指的是保险产品,不是保险险种。
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人非常喜欢货比三家,通过网络搜索去寻找“最好”的产品也是愈发方便。
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不建议客户去自己做研究。
1. 从买菜说起
在黑猫看来,任何的决策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而这些都是非常高昂的成本。
我举个例子。
假设你到了一个菜市场,打算买一斤鸡毛菜。
当你走到第一个摊位,摊主告诉你他的鸡毛菜是市场里最好的,5元/斤。
这时候你有一种选择,就是5元/斤买走,达到你的目的,然后离开菜市场。
但是经验会告诉你,菜市场那么大,可能会有同等价格品相更好的,可能也会有同等品相价格更便宜的。
于是,你决定进去转转。
果不其然,走到第二个摊位,你发现同样的鸡毛菜,4元/斤。
这个时候,你依然有两种选择,一是4元/斤买走,亦或继续进去转转。
最后,你可能花了半个小时,最终转完一圈,发现4元/斤的就是性价比最高的,然后你买完离开。
2. 关于“最优解”
针对这个小案例,我和大家分析几个点。
▎如果买5元/斤的,然后走了,是不是亏了?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悖论,就是你买完5元/斤的鸡毛菜,你就会走了,根本不会再进去看鸡毛菜,原因是你的心里已经衡量过了鸡毛菜的价值了,有了当下的最优解,就是买这家的菜。所以,当下的最优解肯定是对的,不存在“吃亏”一说。
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结论,那就是你从来没有买贵过。
很多人问,那我发现了有4元/斤的鸡毛菜,是不是在当下就亏了呢?
其实不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你忽略了商品成本中的“到达成本”。
什么是到达成本?
到达成本,就是你获取信息的成本,这个成本通常指的是获取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你亲自的在菜市场转了半小时,你认为这半小时的时间比起1元的差价,哪个价值更高?
如果一个退休的老太太,她在菜市场反复兜圈子货比三家,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时间并不值钱,她的最优解就是要买到最便宜的鸡毛菜。
不同人的最优解肯定不同,因为大家的时间成本和认知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黑猫再次强调,你在付钱的那一刻,你选择的就是最优解。
▎从鸡毛菜本身来看,4元/斤的,真的就比5元/斤的要好吗?
你能看到的首先是价格,其次是菜表面的品相。就好像买保险,看到的先是同种类别产品对应的价格,其次是具体的保障的责任范围,当然还会有考虑到保险公司的大小等等。
但是大部分人其实真的没有能力去真正衡量性价比高低,因为本身就没有存在百分百的谁好谁坏,就好像你不知道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哪家会更有优势,因为还没有发生。
所以你也没法判断鸡毛菜买回家后,哪一个做出来的菜会更好吃,是一样的道理。
▎那到底什么样的情况对于你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呢?
如果菜市场门口有个管理员,他对菜市场里的鸡毛菜价格大致都了解,是不是找他询问就是最好的呢?(我这里强调一下,是大致都了解,因为每天的菜价都在浮动,每天都有新的产品,作为一个信息交界的中间商,他不可能做到百分百都面面俱到。)
答案是肯定的。他能给到你他所认为的最优方案,而我也有理由相信,他给的方案一定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会比80%,甚至90%的方案更好。
是你的话,你会选择问他吗?
3. 最后的话
买鸡毛菜的本质,是回家做饭。
购买保险的本质,是转移风险。
而当你开始纠结价格本身或者产品本身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偏离本身的目标了。
我想作为一个普通的客户,本身的专业能力是没有基础的,需要学习。
黑猫本身也赞同这种学习成长,但是从0学到60分很容易,从60再到80,到90,到100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
如果是这样,自己学到60分的同时,信任一个90分的人,岂不是更好吗?
你把握60分的方向,我弥补30分的细节,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选到当下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个才是王道。
术业有专攻,所以有时候选择信任,是一种更聪明的方式。
– 本文作者 –
黑猫
研究领域:保险事务;家族财富传承。
作者简介:十年保险从业经验,先后从事与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财富管理公司,深耕保险领域,精通税务筹划与家族财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