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罗杰斯的危机应对手册
编者按: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是一个混杂了专业知识与街头智慧的投资家,没有人会忽视他对经济大势的判断。罗杰斯近期发出警告,在新冠疫情之后,世界经济拿到了最糟糕的剧本,一场比“雷曼时刻”更大的危机必然会到来。
那么,等到危机真正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吉姆·罗杰斯告诫我们,不要太过于相信常识,因为任何常识每隔十五年都会迎来戏剧性的反转。本文选自本书第三章《危机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它记录了罗杰斯的危机应对指南。
1
任何常识每隔十五年必会戏剧性反转
危机到来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彻底改变你对危机的认知方式。危机这个东西,依照一定的频率,每隔一段时期必然会发生。而你现在深信不疑的许多常识,十五年后也许就会大错特错。
让我们再次回望历史。1930年所有人都认为绝对正确的常识,到了1945年又变成了什么样呢?显然不可能再是1930年的样子,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改变了一切。
可见,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变化才是常态,不变反而是变态。世界永远在变,从未停止。
所以我才会一再主张每一个人都应该向历史学习,都应该敬畏历史。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常识的反转周期不一定非得是十五年。有时也许是十年,有时也许是二十五年。但是,当我们追溯海量的历史数据时,会发现大体上每隔十到十五年,一次巨大的变化便会来临。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举个例子。1991年,曾经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了。这在十年前的1981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仅仅两年时间,苏联这个所谓“红色帝国”便彻底消失了。受此影响,许多人断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得了历史性的“终极胜利”,其结果已然不可逆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的“历史终结论”。可区区十五年之后,恰恰是资本主义自身发生了严重危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却是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特别是中国的强劲发展,甚至把欧美等发达国家从次贷危机的泥潭中拉了出来。
由此,我可以断言,今天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全部都是错的,未来的历史必然会证明这一点。这绝不是什么言过其实,更加谈不上耸人听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务必深刻理解这一点。
那么,常识反转的契机又是什么呢?简单,是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并不坏,甚至是一个好东西,是绝佳的机会。
在汉语中,“危机”这个词是由“危”和“机”两个部分构成的,意味着危险与机会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影随形、相辅相成。
当报纸的“社会经济”版面被可怕的大字标题与危机的消息所覆盖时,你可能会本能地这样想:“上帝啊,这可真是太惨了!”可是,另一些人也许与你的想法不一样。他们会这样想:“感谢上苍,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不错。无论是“9·11”事件这样的人祸,还是“日本大海啸”这样的天灾,所有灾难对我们这个世界以及全人类来说都是令人悲伤的事情,可是,对投资家而言,这些危机也同时意味着机会。因为危机前后的世界,将有巨大的不同。驾驭这些不同,而不是被其吞没;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是成为人生赢家的必经之路。这才是真正的勇者和智者之所为。
2
即便危机爆发也无须绝望
要记住,即便在危机中失去一切,即便陷入沮丧与绝望的深渊,凤凰涅槃、绝处逢生的机会也永远存在。因为绝望越深、越重,机会来临时的幸福也便越沉、越满。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越成功的人物,曾经历过的绝望便越为深重,越难以忍受。从来如此,从无例外。
所以,对那些经历危机而悲观厌世的人,我想这样说:“没关系,不要紧。无论发生了多坏的事,天也塌不下来。何止如此,十五年之后就会完全变天,那时就是你重生的机会。”
没错,无论你的人生被危机如何摧残,也无论你的心情如何沮丧绝望,也要顽强地活下去。只要活着,就会迎来转机。这是人生常态,也是自然规律。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曾经有一个好友,因为被妻子抛弃而选择了自杀这条不归路;我本人也曾因离婚长期情绪低迷,而现在却每天都在感谢上帝的恩赐。因为在离婚的十五年之后,我又重新沐浴在幸福中,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我的经历绝非个例。相同的人和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你没有意识到罢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某个理由而悲观绝望。但所有的悲观厌世者一定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即对“十五年后自己的人生将截然不同”这一点一无所知。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放弃自杀的念头,未来也许有一个极为精彩的人生在前方等着你也说不定。
以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自杀者都是20岁前后的年轻人。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他们不死,十五年后,当他们35岁的时候,世界将大为不同,他们的人生也将截然不同。这绝对是大概率事件。至少值得期望一下,等待一次。还是那句话,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也无论这件事带给你多大的摧残和打击,等一等,未来会不一样。
以日本为例。1965年日经指数崩盘的时候,想必有许多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但是,那之后的日本在极短的时间内满血复活,到1980年迎来了繁荣的巅峰。掐指一算,正好十五年。
美国也一样。1930年的美国,有多少人由于在空前的“大萧条”中失去一切而轻生,可如果当时他们能选择顽强地活下去,熬到1945年,便会迎来戏剧性的命运转机。因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美国,其国力之鼎盛堪称空前绝后。
掐指一算,又是十五年。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因为这个国家有无限潜力。”我也想借花献佛,对每一个深陷绝望中的人说:“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有无限潜力。”这不是安慰,是事实。
3
应对危机的第一要务
那么,应对危机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呢?
简单,要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有个清醒的认识。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有太多的人即便周边发生了无数危机的征兆,也表现得无动于衷,不能做到积极地探寻这些征兆背后的深刻含意。所以说,一定要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表象随时保持正确的敏感与清晰的理解。
比如说,印度的金融体系到底发生了什么,必须探求所有征兆的蛛丝马迹。无论你发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一定要保持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咨询他人的意见。一定要保持独立性,切忌依赖他人。否则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就有你受的了——那些不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只知道随他人意志起舞的人,一旦进展不顺,便会表现得彻底蒙圈,手足无措。
所以说投资这码事,只适合选择自己熟悉的事、擅长的事。否则,买了自己都搞不懂的东西,万一有点什么差池,想不蒙圈都难。
这就是所谓“不熟不做”的道理。
所有人都喜欢“热点消息”“独家情报”。特别对我这样的资深投资家来说,每个人都想从我这儿搞到点“内部消息”,都希望从我嘴里说一句“哥们儿,买这个吧!绝对稳赚不赔!”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依赖别人的时候,他们自己便会成为无能的人。
所以还是那句话:相信自己的脑袋,只在自己知道的东西、熟悉的东西身上花钱。这样做就对了。
不妨这样想问题:假设你漫长的人生中,顶天了只有二十次投资机会,你会怎么做?不出意料的话,你一定会对你的潜在投资标的无比谨慎,无比专注对吗?“我从某某那儿听说了一个特别棒的投资项目!”——这种异想天开的念头不会再有了对吗?也不会再满世界地寻找那些有的没的或者是所谓“热点消息”“独家情报”了对吗?
就是这个道理。
不客气地说,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合适的投资机会,待在你自己熟悉的世界里什么都不做,也比跳进你不熟悉的世界瞎折腾强,至少不会血本无归。
事实上,这正是所有成功的投资家的做法。当搞不清状况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他们只是坐在那里,望着窗外,静静地等待,等待一个能真正说服自己的投资标的出现。一旦发现这样的东西,他们便会紧紧地抓住不放,密切地追踪它的发展轨迹,一直到确信万无一失才会付诸行动。
一旦把真金白银砸进去,剩下的事就简单了:你只需静待投资标的升值即可。没错,你需要做的事还是等待,耐心地等待。之所以你有这份耐心,是因为你有信心,明确地知道卖点(出手你的投资标的)在哪里以及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只要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无论发生任何变化,忽好还是忽坏,你都能立刻搞清楚状况,泰然处之。反之亦然,如果你的投资是听从他人的建议,自己完全没过脑子,也就是说,你投资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自己当初为什么买了它,这些最基本的状况你都搞不懂,那万一出现什么闪失,你就只有抓瞎的份儿了。
无论是买车、买衣服,还是买其他任何东西,这个道理都适用:只要你比别人知道得多,比别人更专业、更熟悉,你就比别人更能得到有利的交易条件,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投资界最经典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当身边所有人均投资失败的时候,只要你投资的是一个自己熟知的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投资标的最终都能升值,而且是大幅升值。
4
正因为有太多的人失败,所以才有机会
当绝大多数人品尝投资失败的苦酒时,聪明的投资者却能游刃有余。越是在景气不佳,每一个人都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的时候,抓住机会果断出手的人在景气恢复时得到的回报就越高。
所以我要反复强调:投资的铁律是不熟不做。万万不可破例,不可心存侥幸。
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愁赚不到大钱。
当然,在投资前,必须针对投资对象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如果真心想赚钱,就应该在信息收集方面不惜劳力。反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把钱放在银行静待时机才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不过,即便是把钱放银行,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举个例子。2006年和2007年,有相当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经济出了状况,因为彼时次贷问题已然日益严重,可是大多数人却什么也没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银行里的钱和名下的不动产化为乌有。
所以,当危机来临时,把钱放在哪家银行更靠谱一些也是一个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具体地说,银行这个东西,绝不是越大越好,重点不是规模,而是财务健全度。一定要把自己的血汗钱交给那些财务健全的银行保管,否则灾难降临时你连哭都来不及。
我个人手头有不少俄罗斯债券。除了利息较高之外,俄罗斯的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不算太高,因此相对来说债券的财务健全度比较靠谱。这一点非常吸引我,也让我放心。但这并不是说,即便你连俄罗斯在地图上的位置都搞不清楚,也可以购买俄罗斯的债券,理由是吉姆·罗杰斯这样做了。
总之,不要理睬报纸或互联网上某个人发出的“购买俄罗斯债券”的建议,无论那个建议出于什么理由以及是否正确都与你无关。因为这个东西你自己不了解。而只要是你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任何投资行为都是错误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不但知道俄罗斯在地图上的位置,也对如何寻找俄罗斯掮客(中间人)了如指掌。至于亲自造访俄罗斯本土则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应该如何投资俄罗斯?”我的回答一定是:“如果不知道如何投资俄罗斯,你就不应该投资俄罗斯。”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那个闲工夫去找投资俄罗斯的方法,那还不如不投资俄罗斯。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即便是我自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做投资这一行,迄今已经近半个世纪了,也并不总是常胜将军。
5
哪些资产是危机时必须持有的
危机发生时,应该持有哪些资产呢?
简单,美元。我本人就持有大量美元。
这就奇怪了。不是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债务泡沫已近破裂的边缘,且情况正日益恶化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持有美元呢?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首先,必须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做法。当危机爆发时,人们往往会这么想:“美元是安全的避难所。”没错,正因为有危险,所以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财产找个安全的地方,而他们首选的避险工具就是美元。正因为这样,人们会看到:往往越是有危机,美元就越会升值。哪怕这个危机的肇事者是美国人自己,亦是如此。
危机越严重,人们对美元的狂热以及美元升值的幅度就越夸张——注意,这是一个典型的信号,千万不要错过。而我的做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果断地卖掉美元,再买点什么别的值得投资的东西。
当然,美元不是唯一的避险工具。危机时应该如何避险,归根结底与发生了什么样的危机有关。不过,除了美元之外,危机发生的时候大多数货币都会贬值,这也是事实。至于黄金,尽管也有投资价值,不过一般来说在危机的最初阶段,金价往往会下跌。理由很简单,危机发生会造成现金短缺,手头缺钱的人们往往会匆匆卖掉黄金,入手现金来应急——注意,这又是一个投资信号。大概率事件我会卖掉手中已然升值的美元,买入贬值的黄金和白银。不过,到底应该怎么做也要看当时的情况,随着情况不同,做法也会有所不同。
千万注意,在危机的初始阶段黄金价格即便会下跌,也会迅速反弹。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经济出了问题,情况日益恶化,货币不断贬值的时候,脑袋里的第一个反应,往往就是买金和买银——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
对这种现象,很多专家教授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们也许会认为金银又不能当饭吃,没什么使用价值,和货币相比流动性又差,靠买金银避险是典型的外行人的做法。不过,没必要介意。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专家,只是市井小民而已。他们的做法就是这样,就是要在发生危机的时候买金和买银。所以专家大人们大可以放这些庶民一马,随他们爱买啥买啥吧!
至于我个人,从很久以前就入手了不少金银,且不久之前又多买了一些。在我看来,如果金银的价格下跌,只不过是提供了又一个买入的机会,而不是相反。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在历次危机中,金银的价格即便一时下跌,也会迅速反弹。这就是历史教给我的投资之道。
正因为这一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将是空前的,所以无论专家教授和各国央行如何鼓噪“金银无用论”,相信大多数人也会充耳不闻,并再一次蜂拥到售卖金银的柜台前。我也一样,现已买入大量金银,为未来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黄金是中国人的最爱。中国改革开放以前,黄金不好买且价格极高,再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没什么钱,所以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黄金是一个稀罕物,可望而不可即。今天的中国则截然不同。买金子已然异常简单。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购买黄金饰品,还可以买金币和黄金期货,去中行分行的营业厅甚至可以买到金条。
可见黄金的投资潜力。
不过,还是那句话,投资这码事最忌讳的就是仰仗他人。别人的意见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投资理念和见解。而我的投资见解是:之所以危机时要买金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拥有客观上的财务健全性或安全性,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本能地这样认为,即“认为”这些东西在财务上是健全和安全的。
美元也一样。危机爆发时,人们会本能地认为与英镑和欧元相比,美元更靠谱一些。注意,这依然只是一种主观意识,而不是客观事实。但是否客观已然不重要,因为人们必然会依照主观意识行动。这才是真正的重点。而只要有行动便必然有结果——为投资家提供灵感的,就是这一点。
6
应对危机,企业应该做什么
在应对危机方面,企业怎么做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
简单,首先应该大幅削减债务,不但要减少自己的债务,还要多多关注客户的债务情况。因为一旦发生危机,那些财务状况不佳,债务缠身的客户绝对会连累你,给你造成巨大的麻烦。起码货款回收就会成为大问题。
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轻易排斥或放弃任何一个客户。这一点我完全能理解。可问题是,欠债过多的客户是块烫手山芋,一旦出问题,情况往往会迅速恶化,令你措手不及。再者说,客户欠这么多债,本身就说明他已经有问题,而对这些问题了然于胸,并提前做好准备,显然对你没有坏处。
一旦发生危机,即便只有几个客户破产,对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退一步讲,就算你自己的企业状态良好,财务健康,个别客户破产对你的其他客户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及效应。所以哪怕仅仅是出于对客户负责的理由,你也要充分重视这件事,要时时刻刻对那些债务缠身的交易方保持高度警惕。
不只如此,你的客户是哪一个国家的企业,这一点也很重要,也需要用上述原则予以严格监控。因为与高风险国家的企业打交道,陷入麻烦的概率要远高于低风险国家。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专注做你的企业最擅长、最有优势的业务,尽量不要得陇望蜀,见异思迁。特别是危机的时候,万万不可盲目追求所谓多角化经营。由于没能快速进入新的商业领域,没有实行多角化策略,有太多企业受到“缺乏速度感”的批评,而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公正的。理由很简单,盲目进入未知领域很危险。与潜在的机遇相比,恐怕遇到更多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事实上,越是那些选择多元化业务模式的企业,越容易卷入各种各样的麻烦,掉进各种各样的陷阱,从而令经营业绩不断恶化。这样的教训绝不鲜见。
总之,越是困难时期,企业便越要专注于自己熟悉、擅长的业务,千万不能三心二意;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削减债务,避免与那些欠债太多的企业打交道。另外,危机时养成盘点资产的习惯,找出那些必要性不大的资产,然后卖掉它们,增加手头的现金储备,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最后,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结。常言道:“现金为王”,正因为危机极难预知却必然会到来,所以提前备好足够的现金以防患于未然,是应对危机的王道。而确保现金流的关键一招是及时卖掉多余的资产,用这笔钱偿还债务,以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然后,完全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领域。
只要你能做到这些,任何危机都打不倒你,甚至伤不到你。
书名:危机时代
原名:Crisis Era
作者:吉姆·罗杰斯
译者:南勇
出版社: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