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行业洞察-正文

北交所要想与沪深交易所并立,还差点什么?

新设立的北交所,其实相当于普通班里的好学生不用转班了,单开一个班。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两天,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成立的消息刷屏了。

图片

怎么突然就多了一个交易所?让小巴从头说起。

我国的融资体系以银行贷款为主导,而银行借钱看重的是抵押品和经营稳定性,对中小企业并不友好。

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有了沪深两大交易所、中小板、创业板与科创板,以及与北交所密切相关的新三板(正式称呼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这么多“板”,其实就是给不同的企业“分班”,有的去重点班,有的去特长班,有的去普通班。

比如,从财务指标看:

 一家企业想在沪深交易所的主板上市,分数线是最近3年都盈利+利润总额超过3000万。

 想在创业板上市,只要市值达到50亿+近1年收入3亿,企业可以不盈利。

 想在科创板上市,市值达到15亿+近1年收入2亿+近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5%,企业也可以亏损。

* 为方便阅读,小巴对指标进行了简化,完整的上市要求以相关政策为准。 

也就是说,企业想进主板只看分数够不够,进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话有“特长加分”也行。

而企业如果想在新三板挂牌,就更容易了,只需要存续经营两年(达到入学年龄),收入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没有盈利要求。

具体来说,新三板可以分为基础层、创新层与精选层,像是一个普通班里的差生、中等生和优等生。

中等生“创新层”有两个标准:

1. 最近两年净利润均超过1000万元;

2. 最近两年收入平均不低于6000万元,且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优等生“精选层”的要求则更高,够一够可以转班,上特长班。

图片

所以在2020年3月,中国证监会就《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打开了精选层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大门。

目前新三板总共7299家公司,基础层有5983家公司,创新层有1250家公司,精选层有66家挂牌公司。

现在新设立的北交所,其实相当于普通班里的好学生不用转班了,单开一个班。

精选层的公司足够给北交所搭起台子了,毕竟上交所刚开业的时候也只有8只股票。

那么,北交所的设立,带着什么使命?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来看看大头怎么说。

图片

目前,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有科创版与创业板作为差异化板块。

科创板的行业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简单来讲就是硬科技型企业。

创业板的行业定位于创新、创造、创意,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北交所行业定位将重点放在了创新型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微观主体,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而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是重中之重。

那么何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正是在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的要发展“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中小企业。

设立北交所,对宏观经济、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而言,都是利好。

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增加,有助于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的困局,投资者获得了更多投资机会,可以分享“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红利。在北交所设立后,服务于此前新三板市场的中介机构也迎来了“风口”。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设立北交所,短期也是利好,长期则是分化。

资本市场每一次重大改革的前期,都会对市场产生利好,背后主要是市场短期情绪在发挥作用。而当市场情绪消化之后,长期会回到理性发展的脉络之上。目前,实施注册制改革之后的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逻辑是上市企业资本价值分化。实施注册制的北交所的发展逻辑也会纳入整体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分化逻辑之中。

整体而言,设立北交所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一环,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也将向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图片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需要资本市场支持的企业太多。沪、深两大交易所所支持的企业,更多的是已经具备较大规模的公司,一年能上市几百家公司已经算很快的发行节奏了,但仍有更大量的中小企业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北交所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而成立的。

新三板精选层改组成北交所,最关键的转变是市场机制要从交易场所转为交易所。市场的交易功能体现出来,才可能保障融资功能的持续,有了交易功能和融资功能,交易所才真正成为交易所。

所以交易机制和投资者门槛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内容。

另外,还要保证上市公司质量。当然了,目前看,精选层本身就已经是筛选过的结果了,应该不会重蹈之前大批量扩容新三板的覆辙。

图片

对上市公司而言,北交所的设立,可以和上交所、深交所形成分工互补、兼有竞争的局面,这是好事。

北交所的目标企业是暂时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困难的中小企业,这是对上交所、深交所的补充。

但中小企业也有机会长成大企业,如果北交所机制好,未来也可能会有规模大点的企业想在北交所上市,这就形成了对上交所、深交所的良性竞争。

对广大投资者而言,在哪个交易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看公司投资价值和吸引资金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去炒个板块。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在哪儿上市都没价值;没有资金进出顺畅,在哪儿也炒不出花儿来。

图片

北交所的设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为了解决新三板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因为深交所、上交所在一番改革之后,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这条道路空出来了。

那么,由北交所来填补空缺,顺理成章。

新三板对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有非常高的战略价值,能够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增加税源。很可惜,新三板在2014、2015年爆炸性发展到过万家规模后遇到了发展瓶颈,虽然一再变革但没再热起来,新三板不热起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激活新三板就成了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不亚于设立“科创板”,所以,我们看到了国家最高级别宣布设立北交所。关键是,把激活新三板放到如此顶格的高度,基本可以确保其持续成功,不可能再重蹈覆辙。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成熟,直接融资比重定会得到快速提升,银行也可以专心去服务有抵押物的相对成熟稳定的中大型公司,这也可以去掉管理层的一块心病——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不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

图片

设立北交所,看似很简单的出招,其实是深思熟虑的,也是历史的艰难选择。其意义绝不是多了一个交易所这么简单。新设立一个交易所,不仅可以激活新三板,甚至有可能实现优化现有交易所的作用。新的交易所可以摆脱现有交易所背负的历史枷锁,比如一直沿用的基础制度;也可以摆脱已有利益的制约,走出一条更符合现实需要的路来,起到用增量去化解存量变革风险的作用。

这样的一个顶格决策,我们需要站在我们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大局去思考,切不可把其当作一个简单的题材去炒作。

图片

2000年的时候,为了解决当时主板市场退出的一些公司、还有法人股股份转让等一系列问题,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出面,协调一些券商,设立了一个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个系统当时就叫做“三板”,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场外交易系统。

三板的公司数量不多,而且品质也低,基本上是不可能转到主板去的,所以三板好几年都没有吸引到投资人,整体被冷落。

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一个新的股份转让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新三板”。

“新三板”的挂牌要求,当然比老三板好。老三板代表的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交易规则也不一样,新三板合格投资人就能参与,而老三板只能是机构投资人参与。

后来,新三板设置分为三层:基础层,创新层和精选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定位。

新三板从2013年12月开始扩容,公司挂牌的数字增长很快,到了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就超过了一万家。这三年时间里,挂牌公司超过万家,公司的质量良莠不齐。于是很多公司出现问题,纷纷被摘牌,挂牌的数字开始缩小。最近的统计,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大概有7000多家,其实是逐渐进入到了一个稳定的阶段。

图片

今天的新三板,不管是什么层,采取的都是登记制度,如果未来要做好北京交易所,有两个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第一,保证挂牌公司的品控。

既然是采取登记制,那么在这个交易所所公开的信息、上市申请的各种资料的真实性,交易所是一定要好好把关的。

上市后,北京交易所要追踪上市公司定期提供的资讯,看看是否透明、及时、准确,公司治理是不是能够达到保护小股东的利益的要求,对于不达标的公司,就要果断地进行摘牌等处理。

第二,对于产生申报资料的相关团体要有严格的追责制度。

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还有券商的保荐人,还有大股东,如果他们提供的资讯不准确的话,就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交易所在这方面也要做好防护。

此外,北京交易所的成立,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图片

交易所基本上要比拼的就是挂牌公司的数量以及交易的金额,在这样一个状况下,北交所只要实现刚才我提到的严格把关,结合它的申报制度,未来交易量会比较大。

当然投资人也需要自己教育自己。毕竟新三板都是小公司、中小企业,历史不长,原来在主板内一些靠小道消息、追涨杀跌的动作,在这个地方反而是个风险。

作者 | 林克 | 拾月 | 当值编辑 | 何梦飞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郑媛眉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