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人物观点-正文

艺术品投资非理性时代已过 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功能受关注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其中既有被掠夺、走私的,也有通过正常对外贸易途径进入海外的。文物艺术品一般流向富裕或者市场活跃地区。价格、进出口税率和各国文物出境法律法规对文物艺术品跨境流动等因素均影响文物艺术品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需求扩大、价格攀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吸引着海外大量中国文物艺术品回流,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原有存量的基础上扩大了精品增量。国际市场对中国艺术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海外市场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品是情感资产。一方面,艺术品的精神价值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审美功能,还包括艺术品的历史文化、炫耀性和创新思维等多方面内容。另一方面,艺术品资产非标准化,专业门槛高,信息透明度不高,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伴随着财富积累和文化精神需求的上升,一些高净值人群和企业开始将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艺术品市场集中度较高,我们的研究基于2000-2017年全球艺术品核心市场核心拍卖行中国书画的微观数据,构建全球中国艺术品价格指数,探究境内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征和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等原因,在中国大陆地区,中国书画拍卖市场是交易量最大的品类,而在海外地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杂项占比较高。在需求一致的情况下,市场间价格的差异,更多地是由于艺术品供给和地区市场环境的差异引起的;而不同市场间收益和风险的差异,同一需求群体可以在不同市场间进行套利,从而使艺术品在不同市场间流动。

北京、香港、纽约和伦敦是全球最主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其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北京作为千年古城,长期积累形成了优质的艺术学术和市场资源以及艺术产业链。同时,北京也是金融中心,不仅有大量金融机构,还聚集了全国最多的高净值人群和资金量。香港、纽约和伦敦是全球性市场和金融中心,聚集了大量的资金和投资者。

2003年以后,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价格攀升使国有博物馆和真正热爱并理解艺术品的文人藏家等老一辈藏家逐渐淡出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收藏时代向投资时代转变,大量的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成为最有实力的买家主体,改变了市场买家的结构,艺术品市场投机氛围较浓。

2009年次贷危机后货币宽松,大量的流动性因为没有好的资产而无处安放,“找资产”成为最普遍和最直接的诉求。2009-2011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增长的时期,平均每年有几十只到上百只的艺术品基金设立,企业家资金和艺术品基金流入市场推动了艺术品价格和规模的攀升。

最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变缓,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规模萎缩的同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结构性特征:一方面,中低端的普通艺术品成交量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生货和尖货抢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只看中文化精神价值的纯粹收藏者或者只为赚钱的纯粹投机者越来越少,资本盲目追求下的非理性时代已经过去,投资者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品鉴赏能力和相当的经济实力,既满足审美愉悦、社会地位等精神需求,也希望通过投资艺术品实现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功能。

从上拍总数和成交总额来看,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内地艺术品的主场无论在成交数量还是金额上都处于绝对优势,是全球最大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逐渐向亚洲集中。总体来说,从收益风险比来看,香港市场和北京市场比纽约和伦敦市场具有更多的投资优势。

中国艺术品境内外市场形成与发展有其内在的市场机制和动力。艺术精品作为可以跨市场交易的高价值商品,如果各个市场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会选择在相对低价市场买入,在高价市场卖出,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因此,通过重复交易数据的交易地点,我们可以识别艺术品在不同市场间的流动情况,进而反映了艺术品市场资金的流动情况。研究表明

第一,艺术品的财务收益和精神收益是艺术品投资收藏消费的主要原因,不同市场间艺术品资产收益和资产配置功能的差异是艺术品市场资金流动的动力。艺术精品价格不断攀升使艺术品财务收益越来越明显。艺术品区别于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在于它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等人文属性,艺术精品区别于房地产在于它是动产,艺术精品与黄金具有相似的避险功能。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形成、流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市场原因。艺术精品多维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净值人群多维度的需求,也推动了境内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变化。

第二,香港市场中国艺术品投资收益率全球最高。纽约和伦敦市场投资收益率低于北京和香港。在重复交易中,北京-香港交易策略收益率较高。最近十年,欧美市场的中国艺术品价格指数与北京和香港市场关联度增高,北京和香港作为中国艺术品最大的境内外市场相互联动,各具特色。香港的自由港、专业的艺术品保管库、金融服务和高度国际化又使香港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为《财富管理》杂志9&10月刊首语】

作者 | 黄隽
《财富管理》杂志社联席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生李越欣对本文也有贡献

-END-

相关内容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