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理财师-正文

理财师生存现状分化,你过得还好吗?

来源 | 公众号投顾小黑板
封面 | 财情社

01
理财师的生存现状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重整与洗牌在继续中。伴随着这样的行业现状,理财师人群也在继续分化。

总体来说,理财师人群受行业现状的影响较大,部分表现出悲观、迷茫的情绪。

由于一些机构在竞争中出局离场,部分机构开始出现减员等举措,一些理财师也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行业。

离开行业者,部分选择休息一段时间,或有可能重回行业;部分确定转型,有的已经开始在其他行业就业或创业。

有些理财师,开始跳槽换岗,从小型三方等回流持牌机构的现象较为明显;有的理财师仍然躲在规模较大的机构中,遵循惯性无所作为;也有的理财师已然觉醒,在为洗牌后的行业未来不断做准备。

从收入来源说,由于行业惯性使然,主体收入仍然是依靠产品销售佣金回报,但也有极小部分的理财师,开始探索专业咨询收费服务。

多数理财师的学习动力较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买方顾问时代,理财师的核心能力体现在理财规划上——这对于目前理财师以销售为主的业务能力模式,有很大的挑战。

另外,不同年资的理财师生存现状也有差异。年资越长越吃香,年资越长自我规划越清晰。

地域特点也带来理财师的生存差异。相比较而言,东部理财师优势多,中部理财师渴望外部环境有所改善,西部理财师心态则相对积极。

调查显示,东北理财师满意度最高。这一点,有些出人意外。


02
客户看重的特质

过去十多年里这一代高净值投资者有一些清晰的特点,比如他们的年龄正在慢慢变老,在经历周期之后更为谨慎。

在投资意识方面,部分投资者在经历了市场洗礼之后有了更多的觉醒。

尽管财富管理行业这两年遭遇挫折、面临转型,但投资者的基本需求仍在,整个行业仍将向前发展。

投资者的性别也会影响需求,女性更倾向接受专业理财师的建议,投资者年龄越大,也越依赖专业人士。

不同客户选择理财师的偏好也有差异,总体来说,男性注重能力,女性兼顾口碑。不少客户对理财师的从业年限和拥有的证书等,颇为看重。

投资客户所看重的核心特质,包括理财师要经验丰富、专业度高、所在机构强,以及过往业绩佳,等等。


03
专业化生存时代到来

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伴随着整个行业的大转型,理财师的专业化生存时代正在到来。

短期来看,多数销售型理财顾问达不到客户“解决方案”所需要的专业度。

正如一位资深财富管理行业人士所说:能将产品功能和底层逻辑拆解清晰并能准确洞察客户真实需求的理财师,真的是凤毛麟角。

销售型理财师,要想从所谓的“医药代表”转变为“医生”,除了学习,别无他法。

这条路不容易,但那些持续努力的人,会有机会继续陪伴在客户的身边。

04
20年后的理财师该是什么样?

根据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做出大胆预测:在未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将:没有机构,只有平台。企业和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去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实现双赢。

金融机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需要越来越灵活才能赶上市场的高速发展,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找到变化下的内部创业机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为什么大公司成长速度往往是缓慢的,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现象,就是在于,组织僵化,反应缓慢,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什么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未来的组织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都是灵活:有些企业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开始有意识的进行改变,而有些人意识到问题所在时,他们开始远离企业组织,形成个体进驻平台,通过平台的对接功能,来实现曾经在企业组织中做到的一切。核心没有变,只是形式变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往后,越优质的资源会越稀缺,蛋糕只有这么大,但分蛋糕的人却太多,怎么办?

从机构的角度,肯定是将好的资源留给有潜力、优秀的员工;而个人呢,就要凭自己的能力去抢夺这些资源。分化说到底,还是实力的对比,能力强的就能更上一层楼,而能力弱的就只能被挤下去。

对一部分金融从业者来说,当下可能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投顾小黑板

-END-

所属专题:

相关内容

换一批